从欣赏文艺演出活动时的喜悦,到学习实用农业技术时的兴奋,再到接受医疗队下乡义诊时的欣慰……2023年以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全国各地火热开展,生动描绘农民群众美好生活和乡村振兴美丽新图景。
根植“三农”、服务“三农”,是“三下乡”活动的不变初心。时针拨回1996年12月,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7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正式开展。走过27年,“三下乡”活动年复一年地走下去、送下去、帮下去,成为响当当的公益社会活动品牌。今天,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有力有效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坚实有力,这无疑对“三下乡”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全新的挑战。行动起来,让“三下乡”常下常新、走基层越走越亲,把广大农民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必将汇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新时代的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转变,迫切要求加强农村文化供给,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宁夏吴忠红寺堡区,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发起成立“泥土书香”读书社,用书香凝聚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在陕西榆林绥德县,广电总局协调相关单位向当地捐赠了“户户通”双模机顶盒、“空中课堂”接收设备、小学生图书,促进广电视听服务常下乡、常在乡……专家和志愿者走村入户,把文化大餐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身边,让农民群众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享受到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持续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坚持科技强农,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用现代科技服务农业,给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天津宝坻区,农技专家走进温室大棚,开展大棚种植技术、空气温度湿度控制等实用技术讲座;在辽宁鞍山市,当地创新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科普入基层 名医进万家”系列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让科普“下乡”、让服务“上门”,着力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三下乡”活动让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紧紧抓住农民这个主体,让科学梦的种子不断扎进田间地头,持续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必将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是最重要的“1”。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重视基层医疗的发展,不仅能保障亿万农民的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建设更为富裕、宜居的农村社区,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16支国家医疗队对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依托“三下乡”活动,更多优质医疗服务被送到基层,更多偏远乡村开启一趟趟健康服务“直通车”,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为乡村医疗事业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满足群众“家门口就医”的需求,就一定能让百姓健康福祉更有“医”靠,健康中国建设也将迈出更坚实步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让“三下乡”常下常新,让农业强起来、农村活起来、农民综合素质一天天高起来,我们就能凝聚起亿万农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乡村振兴之歌,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崭新篇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