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两山”转化赋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3年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高质量建设美丽江西样板研讨会

在江西资溪县大觉山国际酒店会议中心召开

资溪是江西著名的“生态大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7%,是江西首个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县,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江西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基地。资溪在全省率先创建“两山银行”,牵头制定的《“两山”转化中心运行管理规范》成为江西省地方标准发布,“两山”转化工作成效显著。

众所周知,“两山理论”即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构成的“两山”理论已成为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依据。

浙江安吉余村

一、“两山”转化理论和高质量发展内涵

(一)“两山”转化理论的内涵和要求

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进一步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总结为人类不断提高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科学阐释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认识发展过程。其目的即如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转化过程中,必须依靠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政府方面要在制度保障、政策导向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两山”转化的体制机制。同时,构建完善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产品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决定生态产品价格。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六点要求:①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两山”转化顶层设计;②健全产权制度,形成权责清晰的多元化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主体;③建立生态产品监测和生态价值核算机制,夯实“两山”转化基础;④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各方在“两山”转化中的积极性;⑤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打通“两山”转化市场通道。

(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生态文明方面的基本要求是:①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缺一不可; ③以“高质量”为根本要求, 既涵盖微观层面的产品和服务也涵盖宏观层面的结构和效率, 既涵盖供给环节也涵盖分配环节、流通环节和需求环节, 既涵盖经济领域也涵盖其他各个领域; ④以“创新”为根本动力, 不断提升综合效率;⑤以“持续”为根本路径, 不断优化各种关系。

江西资溪生态风光

二、生态旅游发展与“两山”转化

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旅游方式,指的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祉的一种旅游行为,与“两山”转化存在着紧密关系。

(一)“两山理论”为生态旅游指明了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两山”理论是当代中国对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贡献,更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生态旅游指明了发展方向,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水青山”这一坚定基石。

(二)生态旅游是“两山”转化的重要通道和实现路径

生态旅游是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提高当地居民福祉的一种旅游方式。一方面,通过生态旅游开展促进“绿水青山”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实现,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旅游活动促进人们对环境、文化和社会的认知和尊重,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由此可见,生态旅游是践行“两山理论”的良好载体和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跨越。

(三)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生态旅游是在绿色低碳领域培育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全面实现小康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对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引导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发展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可以培育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也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江西资溪大觉山漂流

三、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生态系统是经过大自然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大量实践表明,生态系统在特定时空尺度中相对于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和恢复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甚至物种灭绝。因此,如何有效处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问题是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障碍之一。

(二)生态旅游理念泛化

生态旅游理念泛化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生态旅游传入我国后,一直存在生态旅游价值内涵与现实实践脱节现象。很多地方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实际上做的是传统大众旅游,存在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居民利益和关系矛盾突出、旅游发展可持续性动力不足等现象。

(三)创新体系效能不足

核心创新能力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瓶颈,这一点在生态旅游产业方面也不例外,主要体现在机制、模式、业态、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不足。例如,从促进创新的体制环境来看,目前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够强,创新要素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尚未实现自由、充分的流动和组合,阻碍创新的诸多障碍仍有待破除;目前生态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产品数量庞大但缺乏创新性和唯一性,使得生态旅游普遍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难以对游客形成强大吸引力。

(四)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包括制度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基础设施保障的不健全。制度保障方面主要是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保护体系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依然突出。资金保障方面主要体现在,由于生态旅游投资风险大、收益回报水平低,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投入无法满足相应需求。人才保障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生态旅游的从业人员都无法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基础设施方面,由于生态旅游资源多数集中分布于偏远的山区和林区,其中许多属于生态脆弱地区,与现代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

江西资溪九龙湖

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点”上发力,完善要素支撑体系

要素支撑体系指生态旅游所需要的科研科普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和接待设施基础。生态旅游不同于普通的观光旅游,专业要求较高,没有前期的科研和科普工作作基础是不行的,一条大众观光旅游线路是不可能承载生态旅游业态的。需要建立专门的职业资格体系,这就要求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专业的生态旅游人力资源体系,例如广东丹霞山依托十余个以高校研究生为主体的各专业志愿者团队来支撑其生态旅游业态发展。需要专门建设生态旅游设施,例如观鸟屋、星空拍摄装备和设施、体验式科普设施等。

(二)“线”上延伸,把握发展关键环节

开展生态旅游信息调查和监测、明确生态旅游资源权属、规划建设生态旅游产品项目、核算生态旅游服务价值和促进生态旅游产品交易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五个关键环节,务必做到基础设施生态化、游客行为生态化、服务提供生态化,实现生态产品旅游化和旅游产品生态化。按照此要求,各地要全面摸清生态旅游资源家底,切实做好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推动生态旅游品牌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面”上突破,探路制度政策创新

针对生态旅游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障碍,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制定专门的生态旅游制度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如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旅游发展中,如何吸引和培育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如何探索一条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旅游特许经营制度,等等。

(四)“体”上融合,寻求多维立体联动

一方面,促进生态旅游与当地经济融合,加强旅游与当地经济的融合,促进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例如,资溪应该加强生态旅游与当地农业、文化、康养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与当地企业和居民的深度互动,形成可持续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另一方面,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生态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提高旅游体验的便捷性和个性化,推动生态旅游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此文为作者在“两山”转化新路径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