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西:在红色土地培育“格桑花”

原标题:

藏族教师夫妻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在红色土地培育“格桑花”

一年365天,次仁多吉和泽桑卓玛几乎都和学生一起度过。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西藏班学生宿舍楼旁那间不起眼的值班室,正是这对藏族教师夫妻的家。

他们的学生是这间小屋里的常客。学生间发生矛盾了,这里就是临时调解室;脱发、早恋,青春期遇上了麻烦事,都能来这里倾诉。还有不少学生会来小屋里讨些酥油茶和糌粑解解馋。

2004年,刚做父亲的次仁多吉被西藏教育厅选派到南昌市第十七中学担任藏语文教师。2006年他工作期满返藏,细心的妻子泽桑卓玛却发现,丈夫几乎每天都要谈起南昌的人和事。

有时和朋友聚餐,几口啤酒下肚,酒量不大的次仁多吉总忍不住和朋友聊起南昌的各种“好”,他常常问同为教师的妻子:“如果还有机会去南昌,去不去?”

泽桑卓玛也曾是西藏班的受益者。1994年,她和西藏昌都市考上西藏班的同学一起坐了7天长途汽车、3天两夜轮船,来到湖北荆州沙市六中读书。这个年仅12岁的小姑娘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看不见山,到处是一栋挨着一栋的高楼”。4年后,泽桑卓玛又考取了内地的中专,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藏语文教师回西藏任教。

对不少藏族孩子来说,进入西藏班,是改变一生的开始。和丈夫几次交谈后,泽桑卓玛决定带上刚满3岁的女儿和丈夫一起回到南昌这片红色土地,帮藏族孩子圆梦,培育更多“格桑花”。

最初几年,气候和环境的巨大差异时刻考验着他们一家三口。不知何时起,次仁多吉的头发渐渐白了,泽桑卓玛也需要长期喝中药调理。每次回老家前,次仁多吉都会把头发染黑,怕家中年迈的父母见了伤心。即便是现在,夫妻俩也仍适应不了南方的梅雨天气。

19年里,一批批青年藏语文教师来了又走,唯独夫妻俩守在这里,每一年春节和藏历年,都在南昌陪着学生一起度过。

在学生巴桑罗布的印象里,两位教师更像是父母般的存在。来南昌的第一个冬天,学生巴桑罗布就因水土不服身体不适,吃不下饭。泽桑卓玛知道后,炖了山药玉米排骨汤端到教室。学生曲珍眼部长了肿瘤,需要家长签字才能进行手术,夫妻俩不仅把远在西藏牧区的曲珍妈妈接到自己家住,还自掏腰包给曲珍订鲜奶,给他们煲汤做饭,每周去医院给曲珍抓药。

碰上一些家里困难的学生,夫妻俩会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买新衣服、新鞋子和营养品,有时还会掏出现金补贴他们的生活。怕学生有心理负担,夫妻俩总说这些是爱心人士的捐赠,小心翼翼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有学生找他们借钱,夫妻俩从来不打欠条、不记账。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们带着一种责任来到这里,为国家培养孩子。”泽桑卓玛说。

班里的学生常以兄弟姐妹相称,教室的墙上贴满奖状,后面贴不下了,又都贴到了前面。巴桑罗布记得班里的奖状是同年级所有班里最多的,初中毕业那天,班里50多人每人都拿着一张奖状合影。

和毕业时的乖巧懂事相比,每届学生刚入学时经常让泽桑卓玛和次仁多吉“头大”。

有的上课打瞌睡、吃东西,有的在外打球不进教室,有的随地乱扔垃圾、吐口水、打架闹事……学生入校的第一个月,爱笑的泽桑卓玛就没在课堂向学生露过笑脸,以至于学生们私下偷偷讨论,“这老师一定很凶”。相处久了,巴桑罗布才意识到,老师这样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

班级公约张贴在教室显眼位置,4页40条,条分缕析。内容涉及课堂、课外纪律、卫生、作业、就餐、就寝各个方面,违约就要进行扣分处理。比如上课打瞌睡、吃东西要扣分,顶撞老师要扣分,把球类带去教室、寝室要扣分,甚至不按时洗澡、洗衣也要扣分。一周内扣分超过30分者,一周内不能外出,也不能取零花钱用。

一些扣分多的女生偷偷跑来向他俩撒娇,不过这招儿并未奏效,一切都严格按照班规执行。“要让他们知道做错了就得付出代价,撒娇是没有用的。”泽桑卓玛发现,这套规定推行半年后,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好习惯。

夫妻俩还让学生轮流当班干部,学习委员有时是班里成绩不好的学生,巴桑罗布觉得,“无论是谁当选了学习委员,都不好意思不努力学习了”。

学生平措曲宗记得次仁多吉的严厉,他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按时到教室早读,同时在黑板上签到;每周只能领50元零花钱,不能大手大脚花钱。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次仁多吉总是比学生提前到教室。

10月3日是南昌十七中2015届西藏班的班级“生日”,每年这一天,泽桑卓玛和次仁多吉都会早早地买好水果、零食、蛋糕,待到派对开始,学生身着各式藏袍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即便毕业后,这一天无论身在何地,巴桑罗布和同学都会相互问候、祝福。

学校年轻的汉族教师常常受邀到夫妻俩家中做客,有时还和他们学几句藏语。不大的客厅里,汉藏老师一起唱藏歌、品尝青稞酒。

在次仁多吉看来,这样和谐的汉藏同事关系,对学生就是最好的民族团结教育,“无论是藏族、汉族,还是别的民族,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教育学生增强一个意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

南昌十七中里有个微信群叫“36524伐木蕾”,意思是一年365天、一天24个小时都陪伴在学生身边的大家庭,只要学生有事,教师会随叫随到,特别是班主任,都是用铁打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扎根西藏班19载,次仁多吉对这份工作有着独特的理解,“我们要画好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这不仅是解决知识上的问题,还是在培育民族团结的种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