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屏贤侄:尔来信已收到,不胜欢慰。尔先父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的最好的同志,不幸殉职于武昌围攻之役。清夜追怀,常为雪(血)涕。十年来我亦流亡异地,每思查考其后裔而未获。今幸读尔来信,恍如见我故友也……”这是叶挺写给曹云屏信中的一段话。信中体现了叶挺对已故战友曹渊及其后人曹云屏的浓厚情谊。时至今日,每一位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参观的游客,读到这封信时仍有万千感慨。在信中,叶挺追思已故战友,怀念逝去英烈的内心情感跃然纸上。
1926年5月,曹渊在周恩来的推荐下,担任了第四军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成为叶挺的部下。1926年9月,各路北伐大军合围武昌,曹渊率领的一营是突击先锋。5日4时,因友军未能积极配合,致使一营孤军作战,大部分壮烈牺牲。曹渊心存死志,在弹雨纷飞的城下提笔向叶挺做最后的报告:“团长:天已拂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仅有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 ”
刚写完“渊”字,一颗子弹击射中了曹渊的头部,“渊”字的最后一竖,拖了三四寸长,倒在了血泊之中的他,年仅25岁。
曹渊牺牲的时候,曹云屏只有三岁。到了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曹云屏已长到14岁,在父亲革命精神影响下,萌动起救国的热情。他的家人得知叶挺奉命回国组建新四军的消息,就以曹云屏的名义给叶挺写了一封求助信。1938年2月23日深夜,在南昌新四军军部的卧室里,叶挺沐浴着清冷的月光,手里拿着故友之子曹云屏寄来的书信,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一幕幕往事与自己的人生际遇交织在一起,遂拿起了笔,在稿纸上一挥而就,整整写了两页,封好信封后由江西南昌寄到安徽寿县农村曹云屏家中。
曹云屏接到叶挺的回信后,按照信上所说来到南昌新四军军部寻找叶挺,但当时叶挺已随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曹云屏遂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同志的介绍下,前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辗转到达延安,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干部。
一封书信打开一段历史,连接起两代人保家卫国的求索之路!曹渊同志城头牺牲的壮烈、叶挺将军抗日救国的赤诚、曹云屏年少志高的热情,与少年对父辈的孺慕之情和长者对故友后人的关怀交织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壮歌!(李卫玉 刘彤 南昌日报记者 徐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