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前往三苏祠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唯有坚定文化自信,方可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我们要深耕细作、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磅礴力量,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如此宝贵,除了其文学性之外,更多的是无数文人墨客用一个个文字,留下了他们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从《诗经》中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到《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再到《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坚定文化自信,承传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深入这些传世著作中,充分汲取其中蕴含的“民本思维”,始终满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悔初心,做到心中有人民、干事为人民,在工作岗位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走好俯身为民的“初心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斗争力量,始终支撑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细读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就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蓬勃的力量。“夸父移山”“大禹治水”体现出与自然的英勇斗争;“木兰从军”“投笔从戎”体现出与敌人的英勇斗争;“反躬自省”“正己修心”体现出与自身的英勇斗争。面对危机挑战,中华民族从来不寄希望于他人,而是着眼当下、立足实际,靠着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如今,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一路势必会遇到许多“雪山”“草地”,要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斗争精神”,不断树牢斗争意识,永葆斗争本色,“踏平坎坷成大道”,走好砥砺前行的“长征路”。

五千年中华文明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世界赞叹不已的奇迹。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尤其是在家风廉洁方面,无数文人墨客更是用一个个意味深远的故事,一句句直击心灵的语言,阐述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宋朝包拯用短短几十字的家训告诫后人,当官不得贪赃枉法;“莫用三爷,废职忘家。”清朝汪辉祖在《学治臆说》中告诫为官者,这三种人千万不可任用,否则会丢官罢职、败家毁业。党员干部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家风”,不断弘扬中华廉洁文化,管好家里人,办好家庭事,牢牢筑好“内部防线”,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廉洁奉公的“从政路”。(何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