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月18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南昌海关联合召开“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发布会第十二场:江西外贸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南昌海关关长、党委书记张格萍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南昌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尹静浪,南昌海关口岸监管处处长韩大海,南昌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黄奇峰,南昌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处长姚伟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下2020年江西外贸情况,具体有哪些亮点?
黄奇峰:据海关统计,2020年江西外贸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全年进出口4010.1亿元,比2019年增长14.3%。其中,出口2920.4亿元,增长17%;进口1089.7亿元,增长7.5%。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2.4、13和8.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主要亮点有:
一是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3月,大幅扭转2月受疫情影响出口下降22%的不利态势,在全国率先逆势强劲反弹增长36.8%,带动一季度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之后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呈现冲高企稳的稳健发展态势,全年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外贸规模前进1位居全国第18位,出口规模前进2位居全国第14位。
二是外贸主体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5386家,比2019年增加410家。其中,进出口上亿元的企业730家,增加100家;出口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2646家,增加227家,为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民营企业进出口2968亿元,增长21.4%,占比提升4.3个百分点至74%,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更加巩固,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894.1亿元,占比22.3%;国有企业进出口143.6亿元,占比3.6%。
三是贸易伙伴更趋多元。2020年,江西对东盟、美国、欧盟、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等进出口前十大贸易伙伴均实现增长,合计进出口3027.2亿元,增长16.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5.5%,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 12.4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0.3%,对美国增长35.8%,对欧盟增长14.5%。此外,江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170.9亿元,增长13.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9.2%。
四是贸易方式持续优化。202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9.3%,占比70.5%;加工贸易增长20%,占比26.6%,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为55.2%、33.3%,分别提升5.3、4.9个百分点。
五是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大增。江西在全国率先复工复产,抓住医用防护物资出口“窗口期”,全年仅口罩就出口34.7亿只,价值36.2亿元,拉动出口增长1.5个百分点。同时,出口无线耳机、手机、便携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家电等“宅经济”商品566.6亿元,增长67%,拉动出口增长9.1个百分点。
2020年江西外贸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站上了4000亿元的新台阶,为“十四五”外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西卫视记者:近年来,江西省整体通关时间持续保持中部领先、全国前列。请问南昌海关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尹静浪:南昌海关以开展“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专项行动为立足点,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依靠改革进一步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落实:
一是高水平优化服务。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服务,进一步拓展绿色通道、专用窗口适用范围,全省各通关现场均指定通关联络员并对外公布,广泛收集企业通关中遇到的“堵点”和“痛点”,及时处置通关疑难问题,保障进出口货物通关“零等待”。
二是高效能强化协作。主动加强与商务、口岸等部门的沟通协作,逐环节分析货物物流并提出优化建议;积极协调口岸海关,优先开展查验作业,为我省进出口货物通关“加油”“增速”。
三是高标准深化改革。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改革,企业由原来的105项缩减成最少仅需申报9项,如无查验即可快速提离。目前,关区14个隶属海关单位均可适用“两步申报”,共有204家企业参与“两步申报”改革,平均整体通关时间为6.78小时,较原来压缩84%。2020年11月我们在赣江新区海关办理了全省首票出口转关“抵港直装”业务,12月在九江海关办理了全省首票进口转关“船边直提”业务。通过实施口岸“通关+物流”作业新模式,全面畅通“船边-工厂”两点一线物流渠道,将原本需耗时10小时以上的物流时间压缩至20分钟以内,极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尤其是对于不需实施海关查验的出口货物,大幅减少了集装箱吊装、吊卸等作业环节,码头费用可以降低1/3。同时,落实进口矿产品“先放后检”政策,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实施“先声明后验证”,相关货物平均验放时间缩短80%以上。
中国江西网记者:能否介绍下我省跨境电商业务的主要特点,以及下一步南昌海关加快推进我省跨境电商发展的建议和打算?
韩大海: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成为稳外贸的一个重要力量。南昌海关不断创新优化监管制度,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有序发展。目前,江西跨境电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覆盖广、种类多。我省获批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有南昌、赣州、九江3个综合试验区,南昌、赣州、九江、吉安4个试点城市。开通网购保税进口业务的有南昌、赣州、九江、吉安和龙南5个城市,开通一般出口业务的有南昌、赣州和龙南。
二是起步晚、发展快。我省跨境电商综试区虽然获批时间较晚,但是启动快、成效大。南昌跨境电商一般出口项目从启动建设到开通业务仅3个月,2020年4季度就实现173万票出口;赣州、九江跨境电商综试区从获批到运行,不到半年。
三是起点高、辐射广。我省新建的3个9610海关监管场所(场地)结合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具有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特色,实现了邮件、快件和跨境电商三种业态的场地、设备、人员的集约。2020年,我省航空货运和中欧班列的发展,吸引了广东、浙江等地跨境电商货物到我省通关,南昌已成为周边省份电商货物的集散地。
下一步,南昌海关将积极争取海关总署在我省开通跨境电商出口B2B(9710)业务和出口海外仓(9810)业务。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与中欧班列和航空货运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根据企业需求,推广落实跨境电商进出口退货相关措施;优化跨境电商申报,实行7x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单证快速审结,商品零延时通关;简化跨境电商查验手续,对于出口海外仓货物,优先查验。同时,加大政策宣讲,支持我省有条件的市场申请设立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
江南都市报记者:南昌海关推出的“十百千万”服务工程目前进展怎样?为我省企业带来了哪些好处?
姚伟:面对疫情对江西外贸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南昌海关在全省广泛实施“十百千万”服务工程,全力支持企业应对疫情、促进江西外贸稳定增长。
一是“心贴心”支持十大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南昌海关统筹全省发展布局,发挥“数据%2B研究”优势,就境内外疫情对江西十大重点产业的影响持续开展调研分析、把脉问诊,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020年,全省十大重点产业进出口2650.7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6.1%,带动全省外贸增长10.8个百分点。
二是“一对一”促进百强外贸企业做大做强。为111家进出口重点企业选派联络员“一对一”精准服务、“一企一策”台账化管理,新增AEO高级认证企业10家,全省目前高级认证企业达35家。2020年,百强企业进出口2151.1亿元,增长23.8%,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3.7%。
三是“实打实”推动千家中小型企业问题清零。研发上线“关企互动平台复工复产专版”,实时在线收集或答复企业咨询。2020年,共对1700家中小型实体企业完成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现实需要和困难诉求,解决问题1805个,促进江西在全国率先复工复产,帮扶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核查、远程评审,总计为54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赣南米酒、宜春蜂蜜等江西特色农产品纷纷实现首次出口,让国外消费者品尝到“赣南醇”“宜春甜”。
四是“全覆盖”帮助万家注册企业尽享政策红利。建立企业名库、宣讲片库,线上线下相结合,对1.9万家企业政策宣讲实现全天候、全领域、全覆盖。疫情期间,通过视频连线,为20余家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讲解防疫物资出口政策,现场解答企业问题,引导企业合理应用政策,有序扩大出口规模。同时第一时间编写出口防疫物资通关指南,设立防疫物资专用窗口,实现出口防疫物资通关“零延时”,为全球抗“疫”注入江西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相关措施常态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江西外贸“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江西日报记者: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请问如何看2021年江西外贸走势?
黄奇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变化和外贸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江西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但随着国内“六稳” “六保”政策深入实施、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江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外贸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加快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预计2021年江西外贸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平稳增长态势。
南昌海关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工作,全力支持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全力推动江西外贸促稳提质,为“十四五”江西外贸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海关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