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从“心”出发,为民造福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心”是个高频字。比如“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守的是人民的心”、“暖民心”、“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心共进,充分彰显了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鲜明品格。作为人民公仆,党员干部必须从“心”出发,为民造福,团结带领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稳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初心不渝。理想信念有多重要?如果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就难以形成利国利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人民、消极腐败,沾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不良习气,可能走上违法乱纪的不归路,耽误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从“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为小岗村改革开放做些实事”的沈浩,再到“舍身忘我,把生命献给了党的扶贫事业”的黄文秀……他们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光芒万丈的初心唱响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之歌。面对工作的新环境、新形势、新特点,党员干部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防线、稳得住心神、负得起责任、提得起干劲,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尽职尽责解民忧,心存敬畏,严以用权,让自己的实绩佳绩展现在人民的灿烂笑脸上,不辜负人民的信任。

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热心不减。党员干部心怀感恩、热爱人民,才能保持增进民生福祉不停歇的不竭动力。如果党员干部不愿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对人民没有好态度,就容易疏远人民,听不到他们的心里话,掌握不了基层的真实情况,继而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人民都喜欢热心肠、有方法、干实事的党员干部,像“让大山的女孩都有书读”的张桂梅、“模范践行新时期沂蒙精神”的王传喜、扎根边疆的“农民院士”朱有勇……人民还有很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既然选择了做“老百姓的官”,党员干部就要义无反顾当好人民的贴心人,坚守人民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将人民的急难愁盼记在心头、解决到行动上,践行“为民造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实施好人民喜闻乐见的惠民举措,以为民谋利、为民实干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仅人民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员干部与人民的两颗心每时每刻也都热乎乎的。

不惧艰难险阻,确保恒心不退。行百里者半九十。客观而言,为民造福的事业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会遇到历史遗留问题、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一时难以解决的资金缺口等等,如果党员干部为干好工作一抓到底的意志力、创新力和执行力不够强,碰到难题就停滞或退缩,便容易对工作敷衍了事甚至半途而废,出现“佛系”“躺平”“摆烂”的做派,直接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满足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干部必须明确,工作越是接近成功越容易遇到困难,这就更要善始善终,以身作则,发扬“问题不圆满解决誓不罢休”的作风,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在攻坚克难中顺势而为、借势而为、造势而为,与人民一道抱定必胜之心,充分调动民力民智共同除掉“拦路虎”,促进人民生产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在新的赶考路上,为民造福永无止境,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都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力做人民的勤务员。(潘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