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始终是英雄的城市——在八七会议会址聆听历史的回声

新华社记者周甲禄、喻珮

这一天,汉口天气异常炎热。

鄱阳街139号,一栋黄色的三层俄式建筑,二楼一个房间的窗户却始终紧闭。

1927年8月7日,是一个被镌刻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日子。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3个月后的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也公开举起了“分共”的屠刀,大革命全面失败。大革命中心——赤都武汉一夜间风声鹤唳,神州大地笼罩在一片血腥和恐怖之中。

在这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中国革命该往何处去,成为中国共产党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次紧急会议,明确前进方向。

原定于7月28日召开的会议,由于当时白色恐怖严重,交通不便,会议代表难以到齐。最终,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等21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中央级别的紧急会议。

根据邓小平、李维汉等人回忆,确定当时会议是在二层进行,但究竟是在哪个房间一直存在疑问。1980年,邓小平重返会址时,站在会议的召开地,再三回忆,他提出会议应该是在后房进行。

“由于当时时局紧张、交通不便,会议代表有的装扮成农民,有的装扮成商人,由交通员分批秘密带入会场。”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宣教部讲解员李岚指着阳台的窗户说,尽管当时的天气非常炎热,可是为了会议的安全,这里的门窗全都是紧闭的。中午代表们吃着干粮、喝着白开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了一整天的会。

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讨论党的工作任务,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那句著名论断“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光影透过通往天井的门缝,投射在陈旧的木地板上,画出一道通往光明的直线。  

在革命前途似乎已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在至暗时刻瞥见希望,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

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人按照会议确定的方针,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先后领导了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神州大地到处燃起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经过创建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风卷云涌,沧桑巨变。

如今这栋百年历史的红色史迹,以原址原貌呈现,陈列的百余件文物、照片、珍贵的历史资料诉说着那段风云突变、力挽狂澜的革命历史。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武汉,始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留下无数英雄的史诗。

历史的车轮驶进2020年。疫情的“暴风眼”武汉,寒风凛冽,阴冷潮湿。这里正在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这座“英雄之城”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在疫情肆虐、全城紧闭的黑暗中,有一群“凡人英雄”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他们的英勇壮举被时代所铭记。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人民英雄”张定宇这样说道。

在武汉抗疫的最前线,他拖着“渐冻”之躯,踩着高低不平的脚步,与病毒鏖战、与死神较量、与时间赛跑,带领金银潭医院的干部职工救治2800余名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欣逢盛世,不负盛世。张定宇的身影也是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区干部、志愿者们共同的缩影。在这场风雨无阻的战斗里,他们携手前行、精准防控,用生命的微光拧成一股攀向胜利的绳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如今,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已成为武汉最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26岁的赵凯怡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临近春节的一个休息日,她带着父母来到这里参观。“我的爸爸是一名老党员,今天特地带他来‘打卡’。回顾近百年前的历史,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更加深刻地体会这个国家经历的屈辱与抗争、苦难与辉煌。”赵凯怡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