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江西行】靖安:水生态建设有妙招

江西综合新闻广播讯(记者龚小娟)“有一种幸福在北潦河”,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靖安县北潦河南岸的九岭滨河公园,只见河水潺潺,水质清澈,河两岸设置了绿化带、亲水平台,种植了桂花、罗汉松、紫薇等树木,还有竹木地板铺装的游步道,一到周末,许多市民在这休闲娱乐,孩子们画着北潦河美丽的家乡,好一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画面。

01

靖安县水资源较为丰富,水域面积43.2平方公里,北潦河贯穿全境,长102公里,境内流域面积671平方公里,2公里以上支流35条。2015年,靖安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北潦河一级支流北河获得了“2018年长江经济带最美河流”称号,也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河流,河长制工作一直位列全省前茅。在九岭滨河公园,记者看到一块十分醒目的河长制公示牌,河长办工作人员戴英介绍:“我们全县有150块的河长制公示牌,然后我们有县级河长,乡级河长,村级河长就是一级一级这样下去。然后各自负责了这条河流,责任到位,能够更好的把河流管好。”

02

靖安县全面建立由县委书记为总河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分级分段管护、覆盖到村的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共落实县级河长1名、乡镇河长8名、村级河长26名,聘请专职巡查员、保洁员54名。各级河长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巡河,协调解决问题,今年,各级河长巡河3205次,28家县级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形成了河湖管护合力。同时,县河长办每季度开展一次河长制工作考评,考核内容纳入县政府对乡镇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和对县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另外,每年还要评选出“十美河段”“十美水库”“十佳河长”“十佳库长”“十佳巡查员”和“十佳保洁员”。在具体实施中,靖安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张青余告诉记者,县里治水长期坚持“四个不”:“通过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做到“垃圾不落地”;通过实施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做到“污水不入河”;通过实施生态质量提升工程,做到“黄土不见天”;通过全面推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做到“责任不落空”。”

03

靖安县北潦河还是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建设,11月16到17日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新思路,积极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全国示范河湖建设目标任务确立了北潦河“一核、两翼、三位、多点”的河湖治理新思路,先后投入3个多亿,全力打造河长制升级版。

04

在江西率先编制《靖安县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负面清单》,共涉及11个行业、97类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拒之门外。截至目前,共否决130余个有投资意向但不符合生态发展需求的项目,全部意向投资金额达220亿元。

05

靖安县生态环境局分党组成员赖维磊告诉记者,2020年1-10月,县城饮用水断面、香田交界断面、仁首交界断面3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水源全部达标。“与北潦河下游奉新县签订《北潦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因我县属北潦河源头,补偿的执行标准更加严格,即:交界断面需在全年12次检测中全部达标且有至少5次I类才可获补。2019年交界断面水质5次达I类、7次达II类,我县获得奉新县补偿资金200万元。2020年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有望再获补偿。”

06

靖安县还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推动水文化走向社会、走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对水文化的认知度、赞誉度。据了解靖安县从17年开始实行“党员示范、群众认领”新模式,将日常管护职责落实到“认领河长”。对河长认领人落实“两优先”“五减免”“一补贴”奖励措施。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认领河长128人,其中党员36人,贫困户17人,极大提升了全民护河的积极性。在前不久举办的靖安县第三届“河长日”活动中,400余名干群主动报名,来到北潦河开展清河行动,为母亲河“梳妆”。

07

同时每年开展河长制进校园的活动,河长办工作人员戴英:“每年都有河长制进校园,就是在学校积极的号召那些小学生、初中生通过画画,通过写这种河流保护相关的文章,宣传保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然后因为他们是学校的小朋友,通过这个活动就是小手拉大手,形成全社会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在农村,群众保护生态的氛围也越来渐浓,在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镇长童涛军介绍:“当地群众自发成立了生态保护巡逻队,每天排班安排人员巡河护鱼,近七年没有发生河道非法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行为,水中鱼类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去年还发现了有大量娃娃鱼在河内生存繁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