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出行小事”是施政者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南昌市致力于打通城市“断头路”,织密城市道路交通网,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展现城市秀外慧中的功能品质,也为省会城市不断积蓄辐射带动力。
前不久,随着南昌市青云谱区三家店街道火电小区规划拆迁区域最后一栋民居顺利拆除,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工程房屋征迁工作宣告收官。这个项目规模不大,涉及拆迁仅380余户,但对整个青云谱区的老百姓来说却非比寻常,不仅意味着一个在规划图纸上尘封了十多年的民生项目终于等来了曙光,也预示着青云谱区乃至整个昌南片区的区域交通都为之一新。这是南昌三年来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的一个缩影。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的背后,一张承载着民生期盼和发展支撑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已跃然纸上。
京九铁路穿过青云谱区主城区
实际上,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工程只是一段2.5公里长的连接路段,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就是这一小截路段,长期以来却是青云谱人的心头之痛。摊开青云谱区道路交通图,京九铁路南北向将该区一分为二,穿过青云谱城区的广州路行至井冈山大道戛然而止,与不远处的象湖隧道隔着铁路相望。因为这一段“缺口”,人们从青云谱区到红谷滩区、朝阳新城方向不得不绕行井冈山大道、南昌大道等路段。“这既造成了群众出行的不便,也加剧了道路的拥堵。”青云谱区副区长聂洪明说。长期以来,由于铁路带来的地理分割,青云谱区东西走向道路资源十分有限,全区仅有南昌大道、洪城路两条横向主干道,还分别位于区域南北边缘。作为贯通中心城区的“主动脉”,广州路的畅通显得尤为迫切。聂洪明回忆,由于铁路的阻隔,工程须下穿隧道并横穿江铃汽车总装车间,碍于厂区生产经营需要、当时的技术条件以及庞大的资金缺口,项目就这样被搁置下来。随着南昌强力推进工厂“退城进郊”“退城进园”,占地1400多亩的江铃汽车厂开始陆续外迁。与此同时,南昌着手集中处理该路段积累多年的各类疑难杂症。2023年12月,这场被期盼了11年之久的民生工程终于按下了“启动键”。此后,一场阳光征迁和下穿铁路隧道工程随之展开。随着广州路与象湖隧道、九州大街的全线贯通,青云谱区干线路网将迎来“关键一环”,这将为整个昌南片区路网服务和区域发展带来新的干线支撑。
夜幕下的黄家湖立交
此番广州路“牵手”象湖隧道后,昌南片区群众到红谷滩区、朝阳新城通勤时间缩短15至30分钟,惠及万千群众的出行。
南昌着眼于升级路网能级,规划建设“十纵十横十联”骨干路网体系,就是要疏通城市脉络,进一步提升整体通行能力和协作效率。当越来越多的“毛细血管”接入“主动脉”,一张循环通畅的交通网络越织越密,不仅强化内部板块之间功能互补,赋予城市更大的流动性,也使得城市空间结构更为清晰,这也是一座城市的自我进化之路。尤其是要进一步推动南昌都市圈破壁互融,实现“圈”内城市产业互补、资源互通、价值链耦合,离不开一张发达的区域交通网络。无论是南昌“十桥同架”、地铁迎来“线网时代”,还是“一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的加速形成,无不传递出南昌“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的铿锵足音。交通兴则城市兴,南昌入选国家2024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南昌文旅强势“出圈”,海量人流助推南昌跻身新晋网红城市,背后都是通达的交通网络下要素聚集的结果。
高铁驶过赣江
群众的“出行小事”是施政者的“头等大事”。南昌连续两年将“打通断头路”攻坚专项行动列入年度10件民生实事,2022年至今打通“断头路”85条,用行动回应市民的关切。这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背后,正是城市对人本价值的坚守和对“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具体诠释。道路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过去,交通拥堵问题是困扰南昌城市发展的顽疾之一,随着路网布局的持续优化和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南昌正式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数据显示,取消限行后南昌交通拥堵指数不升反降,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改善,这既是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结果,也是城市功能品质向好的直接证明。
城市要发展,交通先兴旺。随着南昌与都市圈内主要节点城市之间的快速通达,“1小时都市圈”正打破地域分割,加快“圈”内城市抱团整合迈向一体化发展。(文/图 李宝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