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清华、北大附近卖鹅腿的阿姨备受关注。她于11月29日在一社交平台开通账号,视频中阿姨哽咽,她称最近关注度和人流量太大,自己压力很大,只想平平安安做烧烤。
“鹅腿阿姨”终究是没能扛住聚光灯的照射,发出了“压力太大不敢干活了”的哽咽回应。都说网络是个放大器,能够把好事传千里,也能把平凡人变得闪光。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成为“显眼包”,都想成为“网红”,“鹅腿阿姨”的无奈,映射的便是普通人对于网络走红的不适,而走红也不是阿姨的向往,她其实只想安安静静卖鹅腿。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许多因曝光走红的普通人,因为不堪网络关注和直播骚扰,选择了腾地、退隐,甚至不做生意了。这些过度关注普通人的现象曾一度引发网友和媒体的批判,认为“流量获取应该有度”“不打扰才是尊重”。再来看“鹅腿阿姨”的故事,虽然场景从市井换到了大学周边,但是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在巨大的流量池中,走红成为了负担。
纠正流量偏执当从不打扰别人开始,这是我们应该秉持的原则。有的人甘于普通,有的人习惯着每天的日常,有的人只追求平平安安,这是个体对于生活和价值实现的理解,是基于生活状态最好的权衡。一旦所追求的平静生活因为外力而打破,总是会让人觉得不适的。流量的介入给“鹅腿阿姨”造成巨大困扰,这种压力不是学生们给的,而是网络给的,让普通人负荷了太多的精神压力。
今天,我们都在追求“正能量”。“鹅腿阿姨”卖的鹅腿很好吃,深受学生喜爱,就是一种正能量;网友们给予肯定,让“鹅腿阿姨”感受到陌生人的温暖,也是正能量。然而,“大家举着相机手机,一窝蜂涌向她”人群嘈杂的环境,却是妥妥的帮倒忙。媒体记者、短视频拍摄者、看热闹的行人,这些本不应该出现的人,出现在了“鹅腿阿姨”和学生之间,让本来单纯的买卖行为,变成了驳杂的信息场、舆论场,这不是真诚换真诚,而是“捧杀”。这不是“正能量”。
任何热闹都会归于平静,被这些短暂的大流量冲击过后的“生意”,也要回到常态中去。个体和城市的容量是不一样的,淄博可以坚持几个月爆火,但是“鹅腿阿姨”的生活却容不得过多的关注和冲击,因为那就是个普通人的“小本生意”。我们可以去喜爱、传播,可以去点赞、体验,但千万别去打扰、去博眼球,这是道德的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常识。更要知道,留住或者分享“鹅腿”好味道,最重要的就是尊重“鹅腿阿姨”的普通生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