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干部作风一头连着党风政风,一头连着社风民风。党员干部作风不过硬,党风政风就不可能好。转变干部作风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查找“顽瘴痼疾”,开出“救治良方”,做到“对症下药”,最终实现“通经活络”,推动新时代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解开多干多错思想扣。导向对了,才能形成铆足全力干大事的良好局面。“干得越多、责任越重、风险越大”一直是束缚干部施展拳脚的桎梏。党员干部要围绕制约发展的难点、群众反映的痛点、优化服务的堵点,把握好令行禁止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并以责任清单为尺作丈量,以工作成就论英雄。从思想层面、作风层面找问题、查根源,对照问题清单,拿出实实在在的整改措施,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庸者心态,按照“该做什么事”到“做得怎么样”再到“如何再进步”的步骤,循序渐进,一件件解决、一项项攻坚,举一反三、系统治理、精益求精。
纠治脱离实际关键点。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弄清事实、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更好地了解基层实况。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会议室里“纸上谈兵”,随意决策发展方案、机械执行发展计划,都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假本事”。“坐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唯有沉到一线,深入基层,脚沾泥土,以民为师,开展“打井式”调研,扑下身子求实效、干实事、谋实招,下足“绣花功夫”,铢积寸累,日就月将,勤修“内功”,提升调查研究的真本领,才能了解群众所想所急所盼,才能号准群众需求的脉搏,拿出通往美好生活的“金钥匙”。
增强为民服务责任心。安民之道在察民情,办好事须知民意。要从解决群众难题入手,强化责任担当,畅通社情民意“直通车”,创新与群众互动交流载体,想方设法寻求供与需精准对接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开展夜话乡村、廊下议事等“拉家常”活动,及时传达最新的方针政策,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服务的“练兵场”上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展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性情、真作为。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工作中空喊口号,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热衷于作秀造势,其实质是功利主义,严重影响政治生态建设。要大力弘扬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抓落实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不拖,该办的事坚决办;不等,能办的事马上办;不退,难办的事想办法办;不推,协调的事合力办。始终保持“拼”的状态、提升“争”的意识、鼓足“干”的劲头,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在实践中探索优化、找准定位,在实践中历练积累、提升能级,强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才能在干事创业中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欧阳丽萍、陈开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