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答!江西高考综合改革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胡康林)9月15日下午,江西省教育厅发布《江西省深化普通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江西实行高考综合改革“3+1+2”模式,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

《方案》一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针对网友所关心的几类问题,江西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给予了解答。

图解:社会各界在线观看江西高考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直播

问:普通高考实施“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答:“3+1+2”的模式既体现了历史、物理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高校及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

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择物理、化学、生物1种固定组合。

同时,“3+1+2”的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问:在我省这次高考综合改革中,有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就是健全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那为什么会实施这一评价、如何评价、评价之后有什么用?

答:为什么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简单来说,就是“三个促进”。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怎么评?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步骤。简单来说,就是“五个步骤”。即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系统、形成档案。相关部门将严格规范评价程序的五个环节,使他们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目的在于规范评价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材料真实可靠。

至于怎么用,在材料使用方面,将实行分类使用原则。一是用于学生教育时,由高中学校进行,督促高中教师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及相关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是用于高校招生时,由招生院校进行。高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对学生材料做出客观评价,真正发挥材料在招生录取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问:什么是“院校专业组”的志愿组合方式,有何优势?

答:院校专业组就是将一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个专业合成一个组,每个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录取。

实行“院校专业组”,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与现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相比,主要优势是扩大学生选择权,提高志愿满意度和满足率。

问:根据我省的改革方案,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科都是选考科目,那为什么历史或物理按卷面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而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要实行等级赋分?

答:《实施方案》规定,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按照历史、物理科目,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因此,选择历史(或物理)的考生将使用同一历史(或物理)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首选科目历史(或物理)可以使用卷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而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由于考生选择了不同的科目,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卷面分不具有可比性。

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卷面原始分按照转换方法换算为等级转换分(转换后考生在该选考科目中成绩排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卷面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问:考生如何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

答:科学合理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考生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也可以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在江西招生的普通本科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分专业组在历史、物理2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提出1门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再提出不超过2门科目要求,提前向社会公布。

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须相同。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拟报考院校专业组对应的科目要求。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