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开始,我省南昌、赣州等多个设区市陆续启动12至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按照相关安排,南昌首批接种的为15至17岁的赴境外、外省、外市求学、非在校的人群。昨日,记者前往位于省体育馆的南昌市东湖区新冠疫苗方舱接种点看到,接种工作正有序进行,陪同孩子前来的家长们纷纷表示“早打疫苗早安心”。
双胞胎兄弟上大学前与家人一起接种疫苗
按照南昌市12至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安排,首批接种的为15至17岁的赴境外、外省、外市求学、非在校的人群。8月15日起,为在高中(含技工学校)就读的15~17岁人群开展接种。12~14岁人群接种工作则将于9月起开展。
昨日上午11时许,在南昌市东湖区省体育馆方舱接种点,不少青少年在父母的陪伴下走入接种点,测温、用身份证登记、接种……按照流程很快就完成了第一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
“今天我们一家人都来打疫苗了,我和丈夫一起打第二针,孩子们打第一针。”家住东湖区环湖路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双胞胎儿子今年要去外地上大学。
“你先打,还是我先打?”双胞胎兄弟商量着,随后弟弟先打了第一针。“我家这两个小子要出去读书了,怕来不及打疫苗,看到社区通知后就赶紧过来了,正好自己也到了第二针接种的时间。”王女士向记者说道。
“我们街道早就开始对各个小区的12至17岁人群进行梳理和统计,还组建社区接种微信群,方便和家长联络。”东湖区公园街道副主任刘文勇告诉记者,8月1日通知下来以后,次日上午他们就组织了十余个家庭前往接种点进行接种。
孩子即将出门求学 家长表示早接种早安心
在现场,今年15岁的王同学也接种了新冠疫苗第一针。“孩子之前在国外读书,因为疫情就早早回了国,现在打疫苗也是为回归之前的学习生活做准备。”其母亲王女士如是说,期待孩子的健康码带上金色边框。
“好久都没打过针了,我怕疼啊……”准大学生朱清是一名打网球的体育生,由于身体素质好,比较少去医院看病打针,在接种疫苗时,紧张地向一旁的母亲朱女士说道。在他身后等待接种的73岁的张奶奶则笑着安慰他:“打一针,不怕的,很快就打完了,我都来打第二针了。”朱女士也附和着。随后朱清坐在了接种台前,不到几秒的时间,护士就为其完成了接种。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新冠疫苗接种,我儿子年底才满18岁,下个月就要去贵州上大学了,看到国内各地又有疫情发生,所以想让他早点打,我也早安心。”家住西湖区的朱女士在得知15至17岁赴外地求学、非在校的人群可以打疫苗后,第一时间带孩子来到东湖区指定的接种点进行接种。
前往外地读书后 可在学校接种第二针
“孩子接种完第一针去外地上大学,还需要回原先接种点打第二针吗?”不少家长提出这样的疑惑。接种点负责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张璋对此作出了解答,“孩子第一针在省内接种后,第二针可以在省外完成,现在高校的校医院都可以进行后续接种,这点不用担心。”
同时张璋提醒广大家长,由于部分省之间疫苗接种信息尚未完全流通,建议上述人群携带并保管好其第一针剂新冠疫苗接种报告单,便于第二针剂疫苗接种。
按照南昌市接种工作的安排,8月1日起赴境外、外省、外市求学、非在校的15~17岁人群需前往辖区指定接种点完成接种。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了相关部门,为家长梳理可就近前往的接种点。其中,东湖区居民可前往省体育馆方舱接种点;西湖区居民可前往市第六医院接种点;红谷滩区居民可前往洪都中医院北院区接种点,高新区居民可前往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而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新建区暂还未指定接种点,届时相应区级疾控中心会在网上发布相关信息,请市民及时关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