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多彩课堂 文化传承绽放校园——香樟流萤支教队在金盆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课程

靛蓝在纸上绽开,随着一笔笔落下,一幅生动的鱼纹画卷呈现在纸面上。这是香樟流萤支教队队员张子淳开设的高年级美术课堂上的一幕。近日,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香樟流萤支教队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金盆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为主题的系列传统文化课程,将造纸术、水拓画、苗族蜡染和国画等非遗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课程教学,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古法造纸,纸寿千年

“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古法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文明。支教队员张兴辰带领学生穿越历史长廊,深入了解纸张的由来及发展历程,并讲解蔡伦时期的造纸过程和现代造纸过程的异同。在造纸实操环节,学生们全身心投入,从撕碎废纸到浸泡再到搅拌成浆、抄纸,最后凝固成形进行揭纸。从废纸到新纸,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对古法造纸术的尊重与敬畏。

(图为支教队员正在上造纸术体验课。陈燕 摄)

二年级学生勾铭豪同学在课后表示:“通过自己动手制纸,我了解到造纸过程很不容易,需要经过很多过程,才能制作出一张新的纸,我以后一定会记住要节约用纸。”此次生动的造纸术体验课,不仅让学生们亲手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传统水拓,水中生花

笔尖游走,颜料在水中自然流动,自由晕染。水拓画以其独特的创作过程和行云流水般的质感而闻名,被誉为“水中绽放的花朵”。水拓画课上,同学们滴入颜料,用笔尖在水面创作出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图案,将白纸轻铺于水面上,待纸张吸收颜料后慢慢抽出,捕捉了自然的动态美,得到了不可复制的花纹,完成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作品。支教队员张兴辰引导同学们了解水拓艺术的历史,体验了色彩与水的奇妙融合,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对自然美的感悟。

(图为支教队员在上水拓艺术课。陈燕 摄)

蜡染瑰宝,苗韵传承

苗族蜡染,是布里流淌的苗文化。苗族蜡染的龙纹、鱼纹、梨花纹和星辰纹不仅是图案的展示,更是苗族文化深厚底蕴的体现。“龙腾于空,驱祸迎福;鱼跃水面,种族昌盛;梨花纹样,平安健康;星辰线条,怀念山河。”在蜡染课上,支教队员张子淳带领同学们以蜡为笔,以布为纸,以蓝为墨,在布上呈现出至简之色,开出至繁之美。通过这节蜡染课,同学们了解了苗族人民几千年来对生命的热爱和万物本质的朴素思考,感受蜡染独特的艺术魅力。

(图为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蜡染艺术。陈燕 摄)

水墨国画,淡雅生韵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国画吗?”支教队员张子淳在课堂上问道。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一。国画课上,宣纸上的每一笔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一抹深邃的墨色,仿佛承载了千年的文化底蕴,渲染着时间的沉淀和生命的张力;那一抹纯正的朱砂,满溢着微微泛黄的古画质感,展现出东方艺术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落笔,在宣纸上勾画出自己心中的山水、植物,每一笔都传达出同学们心中对自然之美的领悟。

(图为支教队员在上国画课。陈燕 摄)

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香樟流萤支教队开设系列非遗传统文化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未来,支教队将持续开展更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让中华文化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绚丽绽放,坚定文化自信,永续民族之根。(通讯员陈燕 袁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