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我县在做好村组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同时,发动城区商超线上购、乡村直配送等方式,实行线上点单、线下送货,让群众在家照样逛超市,不少乡村干部也变身“送货小哥”,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物资需求。小编今天选取的是林泉乡大溪畈村党支部书记戴智平就是一位“送货书记哥”,来看看他的故事。
初次“营业”,难题浮现
“快、快,送货的车来了,赶紧去下货。”2月12日上午,一辆满载群众生活物资的货车从县城运到了林泉乡大溪畈村,村党支部书记戴智平和党员们一起忙碌着下货、清点数量、核对价格,并按照一家一户的购买清单进行分类,做好送货上门前的各项准备。“这一户村民要的猪肉、草鱼、哈密瓜,再看一看,有没有遗漏。”戴智平叮嘱道。
林泉乡大溪畈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1300多人。疫情防控期间,村民们在党员干部的宣传引导下自觉居家不出门,做好了自我防护。但长时间的隔离,生活物资紧缺问题也逐步显现,这摆在了村党支部书记戴智平面前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之前尝试过安排每一个村民小组固定一辆车,隔一段时间外出到县城去采购。但总体来说,人员车辆不好固定,太多人到处跑又给疫情防控带来压力。”
不断进步,服务更优
为了让群众在家里也能和往常一样,购买到需要的物品,保证生活物资的种类和新鲜蔬菜水果的供应,戴智平几经周折,最终与县城的一家超市进行了对接,并把所有物品的销售价格清单发到了各村民小组的微信群,方便群众选购下单。可超市方表示,村民购买的货物只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做不到一户户配送。
尽管这样,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戴智平还是看到了希望,他当即决定,将村委会作为群众生活物资的临时“中转站”,而自己,乐意变身当“送货小哥”。“第一次经验不足,所有购物的货送来后,分装的工作量特别大,按照各家各户的需求装好袋子,再一家家的送。尽管辛苦,但只要大伙有物资保障居家不出门,我们的防控工作就不会前功尽弃。”
仔细核对物资清单
疫情防控中,群众的生活物资有保障,让“送货小哥”戴智平感到欣慰。每天,他不断的与村民小组和超市供货商之间的紧密联系,调整着物资运输和发放的细节。为了节省物资分发的时间,他提前将村民需要的蔬菜、肉类、水果等物资清单汇总后发给超市,并进行编号装袋,方便上门送货。
几天来,村支书戴智平的送菜上门,让村民邱金童很是感动,从心里感谢村支书为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她告诉记者,小组上七十多人,每天都能看到最新的物资价格目录,140多种蔬菜、米油、水果及其它物品都能在手机上下单,不再担心卡口管制后,生活物资得不到保障。“防疫这么紧,原来大家都担心从县里送来的东西种类少、价格高、路上慢。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价格也实惠,昨天组里七十多个人,一次就买了六千多块钱东西。”村民邱金童高兴的说道。
隔离不隔爱,在戴智平的努力下,大溪畈村的物资保障得到了群众拍手称赞,并在全县各地逐步推广,确保了农村居民生活不断档,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组稿:融媒体特约记者 陈福东 吕佳郎
来源 德安发布
编辑 孙秦
审核 李骊
(德安县融媒体中心发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