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祯 江西日报记者 蔡超然
一条条泥泞小路成了水泥大道、一栋栋矮旧陋室变身华堂新屋、原来雨后垃圾飘荡的河道已经干净清澈……走进兴国县广袤农村,触目所及,无不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作为在苏区时期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红土地,兴国县严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战略部署,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如今,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2%以下,奋力在脱贫攻坚的大考中交出高质量答卷。
摸实情,聚集攻坚最大力量
“因为交通不便,建房成本大,以前我们寨子里砖混房都十分少见。”对曾经的困难,兴国县枫边乡石印村山阳寨的欧阳榜亮老人记忆犹新。
兴国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县。要啃下深度贫困这个硬骨头,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为此,兴国县创新实施精准识别“七步法”,通过农户申请、组级评议、组级公示等七个步骤确定贫困对象。经过详细的摸底调查,兴国县对全县有多少贫困户、每户每人致贫原因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找准症结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穷根”。底数清、原因明后,兴国县着重健全落实“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机制,夯实书记直接抓、部门行业合力扶、扶贫单位倾心帮、驻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包的攻坚格局,坚持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该县选派一批“大村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长期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
同时,该县抢抓国家部委、省市单位对口支援帮扶好机遇,解决重大民生工程问题,动员各界力量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烘托出全社会共同扶贫的浓厚氛围。
盯核心,严格落实帮扶政策
“都不敢想今生还能住上这么好的电梯房,在城里务工、小孩读书都很方便,真心感谢党!”如今过上舒畅日子,城岗乡严坑村的欧阳积平感慨万分。以前因为家住深山,欧阳积平一直在外务工,曾经几年没回家过年,现在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在县城有了房,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腰板也硬起来了。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兴国牢牢咬住这个核心不动摇,下足绣花功夫,把各项措施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让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芝麻开花节节高”。
教育扶贫方面,抓细控辍保学,抓实学生资助。兴国县健全教育扶贫学校校长和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实施了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及孤儿特困生关爱工程,开设“红军班”,让贫困学生免费集中就读;创新学生营养餐供应模式,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赠送手机、安装宽带、开通有线电视等方式,帮助有困难的中小学生解决收看网课终端网络信号等问题。
健康扶贫方面,率先实施“四道保障线”政策,持续推进“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惠民措施,新建294所公办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2017年以来农村贫困人口享受“四道保障线”20.08万人次。
安居扶贫方面,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进行了全面安全鉴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维修加固、集中供养,多元化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逐步圆梦“住有所居”。
破瓶颈,增强持续脱贫能力
“多亏了兴国表嫂培训班,我现在每月工资有12000元,儿子也考上了中南大学的研究生。”兴国县长冈乡石堰村的“金牌月嫂”曹银凤感激地说。
前几年,由于丈夫意外离世,独自抚养一双儿女的她生活十分艰难。村里及时将曹银凤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并推荐她参加“兴国表嫂”家政服务(月嫂)培训班。拿到职业资格证的曹银凤经过努力,从普通月嫂干到“金牌月嫂”,收入也水涨船高。
收入是核心,技术则是关键。兴国县着力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重点发掘农村妇女就业潜力,打造“兴国表嫂”家政服务品牌,还整合开发“九员三岗”,安置贫困劳动力13021人。
落实“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兴国县推行“基地引领链接+农户分户发展”等模式,大力发展蔬菜、脐橙、油茶、烟叶、生猪、灰鹅等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千家万户产业,保障贫困群众长效脱贫。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4347.33万元,建设产业扶贫基地428个,联结贫困户21239户。
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兴国县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思路,创新设立“项目池”和“资金池”,实现由“资金等项目”向“项目等资金”的转变,解决了项目审批难、资金拨付慢的问题,助推各项设施大变样。在枫边乡山阳寨,不仅宽阔的水泥路通进寨子里,村民用上了集中供水,还建起了20多栋新房,不少村民则迁居到了山下和圩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