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什么“快”了?

江西发展“快”了!

2022年,江西GDP突破3万亿元,以4.7%的增速与福建并列各省第一。拉长时间来看,江西GDP增速连续十余年高于全国增速,在全国各省中的增速排名从2012年的第19名,到2015年后逐渐稳定在前5名。

记者据公开资料统计

从总量上看,江西GDP排名从2012年的全国第19位,攀升至近三年的第15位。江西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2.25%提升至2022年的2.67%。

曾几何时,中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迅速崛起,江西人曾无奈历数着“环江西万亿城市群”“环江西高铁圈”“环江西双一流大学建设网”“环江西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网络别名“阿卡林省”自嘲——用以指代没有存在感。

诚然,目前江西与湘鄂豫皖四省仍有差距,但在其经济数据取得可观进步的背后,默默耕耘的江西其实已经陆续突破了多重“环江西”圈,一步一印靠近台前,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存在感。

承产业转移机遇之天时

古往今来,区域兴衰无外乎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江西亦是如此。

“要素成本上升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新机遇。深圳、上海、杭州、福州等发达地区的环境容量和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产业转移需求。相比‘长珠闽’发达地区,江西在劳动力、土地、环保等要素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2022年6月出台的《江西省深度融入长珠闽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十四五”规划》如是表述。

产业转移是横跨十余年、覆盖半个中国的大文章。早在2010年前后,“长珠闽”发达地区的第一波产业转移需求就初步浮现。同时,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中央政府做出了积极引导。

一方面,产业转移有助于推动东部经济转型升级,从而提高我国整体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事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共同富裕。

从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起,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文章持续做精做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条件更加完善,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动能更足、空间更大。我国产业竞争力提高的良性循环就此建立起来。

资料图 来源:江西日报

产业转移对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也逐步显现,江西正受益于此。“在过去十几年来东部地区‘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江西持续加强同长三角、粤港澳、福建的合作,反映在经济效益上有一定时间滞后。”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接受记者采访说。

具体到产业层面,在江西2019年发布的“打造2个万亿级、6个五千亿级、N个千亿级产业”的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传统产业与承接产业已经各占半壁江山。

例如,同样以万亿级规模为目标,电子信息产业为江西的重点承接产业,有色金属则为传统优势产业。2022年,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率先达1.01万亿元,实现江西省万亿元产业零的突破,产业规模跃居全国第4位。

顺区位与资源优势之地利

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东邻浙江、福建,西靠湖南,南连广东,北临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南迁,江西为河运时代“京广大水道”的商路要津,商贸活跃、经济繁荣。

没有赶上海运时代,江西甚至进一步错过了铁路时代。京广铁路绕江西而过,“环江西高铁圈”逐步形成,曾经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一度沦为“内陆腹地”。

“江西的区位优势自古有之,但一度没有发展起来,痛点就在于江西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导致物流成本较高。如今交通设施改善、物流成本降低,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吸引人才等提供了有利条件。”麻智辉说。

资料图 来源:江西日报

2014年,江西有了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起步晚、起点低的江西乘风追赶,2022年,江西的铁路运营里程突破5000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较2021年实现翻番。

铁路、公路、水路齐头并进。近五年来,江西全省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4139亿元,创下同期全省交通发展史上建设投资最大规模;千年赣鄱黄金水道重振,内河水运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如今,南昌的3小时交通圈中囊括了“长珠闽”及中部各大主要城市。尤其是赣深高铁通车后,赣州至深圳由7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赣州“粤省门庭”的地位得以重振。

交通发展推动江西区位优势复兴,新时代全球产业转型则令江西的有色金属资源焕发崭新光彩。江西全省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达139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共有83种,其“有色金属之乡”的名号当之无愧。

有色金属本就是事关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资源。随着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尖端科技等日渐引领时代主流,有色金属作为这些领域的上游核心材料,重要性愈加凸显。

靠近市场或资源端,均是形成产业集聚的常见地理因素。江西各市坐拥各类有色金属资源,吸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链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集聚形成,城市因此而兴,“亚洲锂都”宜春就是最好的诠释。

宜春蕴藏着世界最大的锂云母矿。锂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金属。当下全球冲刺“双碳”目标,新能源车加速渗透,下游企业对锂资源的需求大幅提升,近两年锂价一路飙涨。锂矿成为这条万亿产业链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近两年宜春屡屡迎来“高光时刻”。继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全球头部企业落户之后,2022年宜春新增引入比亚迪、欣旺达、吉利等一批头部企业,赣锋锂业、恩捷股份、格林美、璞泰来等一批企业纷纷扩大投资。

2022年宜春GDP增速达5.3%,领跑江西全省。去年,宜春市签约锂电项目126个,总投资1401.12亿元。截至去年底,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企业202家,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149.83%;利润总额243.72亿元,同比增长385.79%。

应上下一心之人和

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也是对江西的写照。

中央对“红色摇篮”赣南地区的关怀,直接助推赣州迅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的最强引擎。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抓住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口支援等重大机遇,“中部的西部、老区的特区”赣州上下一心,由贫至兴。

赣州市飞龙大桥 图片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2012年到2022年,赣州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从11.78%增长至14.10%。2014年起,赣州GDP增速超过南昌,并保持至今。

从全国范围看,赣州GDP分别于2014年、2018年和2021年突破2000亿、3000亿、4000亿大关。仅用十几年时间,在GDP指标上,赣州就从全国城市百强开外,跃升到距离60强仅一步之遥。

独享中央政策“护城河”的赣南苏区,其发展也得益于整个江西营商环境、升级产业配套能力的持续优化以及“招商引资有热情、营商环境有短板”的破除。

定南工业园区的废旧锂电池梯次再生利用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铆足干劲,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图片: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史港泽

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提升行动、颁布《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到将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提为“一号改革工程”,江西志在打响“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

市场主体数量是营商环境的生动诠释。截至2022年底,江西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82.68万户,比上年增长19.93%,全年净增市场主体80.21万户,超额完成“净增60万户”年度目标。这意味着江西平均每天有两千余家市场主体“破土而出”。

产业配套能力方面,风靡全国的“链长制”也在江西落地生根。2020年,江西发布《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11位省领导挂帅任14个重点产业链链长。

“江西的产业配套能力有很大提升,产业落户江西后,我们不仅促进上中下游整体配套,而且在产业园区中增强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措施,企业生根发展的成本有效降低。这离不开主要省领导担任链长强抓稳链、强链、补链、延链等工作。”麻智辉说。

更上层楼 任重道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目前,各省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已纷纷出炉,江西的目标定为7%,仍居全国前列。

相比增长目标,GDP总量上的角逐更加激烈。2022年,江西没能反超前方近在咫尺的陕西,甚至与其GDP差距进一步拉大至近700亿元,而2021年这一数值还不到200亿元。而紧随江西之后的重庆也风头正劲,以2022年逼近3万亿元的GDP总量,刚刚超越广州晋级“中国第四城”。

资料图 来源:江西日报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江西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有利条件能否持续?牵制发展的掣肘能否化解,从而更上层楼?其中仍有许多悬念待解。

能否持续享受东部产业转移红利是其一。国内产业转移无法脱离国际产业转移背景。国内良性循环逐步建立的同时,也要看到在产业创新升级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在产业承接竞争中,既有中西部省份的内部竞争,更有来自东南亚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根源是东部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只有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不断引入和发展更高附加值、更具创新性的环节,才能源源不断地向中西部地区梯级转移产业。”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陈钊对记者说。

他认为,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关键在于充足的要素供给、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值得注意的是,产业梯度升级和转移会对承接地的劳动力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中西部地区仍要和东部地区保持技术同步升级等各方面密切的产业链联系。

能否培育产业新动能是其二。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被视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包括江西在内的各省均在着力培育和发展。当前,这些产业在江西的经济成色中有一定亮点,但尚未在全国形成特色与较强的竞争力。

资料图 来源:江西日报

陈钊认为,新兴产业的特点是爆发性增长,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一定程度上脱离原有的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因此各地政府希望通过新兴产业带动当地产业更快发展,有一定合理性。

不过,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陈波对记者说,发展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等对当地技术存量水平、地方财力、治理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这些恰恰是相对落后省份的短板。

如何提升省会南昌首位度是其三。“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江西省领导曾多次如此表示,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将南昌打造为全省核心增长极的决心与厚望。

从“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到“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在江西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南昌始终占据核心。经过多年酝酿,2022年,强省会战略首次被写入江西的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南昌GDP迈上7000亿元大关,但其增速却低于江西平均水平。在麻智辉看来,江西目前的发展比较均衡,但缺少引领带动全省的“火车头”,这或是江西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

“没有较强的产业支撑经济发展、人才聚集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这是南昌相较几个中部强省会明显的弱点。”麻智辉说。

不过,陈钊认为,省会不强、省内各市相对均衡发展是市场化环境中的正常现象。如果江西各市与邻近的粤港澳、长三角等地区有着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分工,那么由南昌来带动各市发展,未必是唯一选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