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出一流作风丨将作风建设向“八小时之外”延伸

“八小时之外”成为了近年来政治生态中的“热词”,从字面理解,就是指“下班时间”。对于企业职工来说,这可以是自由自在、推杯换盏的休闲时光。但个别党员干部也把这段时间理解为“无拘无束”的“私人时间”,热衷于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里刷“存在感”,在觥筹交错的社交生活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其实,党员干部的身份并不会因“八小时内外”而改变,只有真正将纪律要求贯彻到底,才能守住思想防线、远离行为红线,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

“做人常律己,正气贯云霄。”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个别腐败干部“双面人生”的报道屡见不鲜,在工作单位里他们是干事业的“一把好手”、是守规矩的“正派担当”,甚至在被“监督调查”之时,还在分享自觉对“反腐倡廉”的认知和觉悟。然而包装的“外衣”一旦褪去、粉饰的“假象”一旦揭穿,看到的却是在“社交圈”里喜好奢靡、贪图享受、拉帮结派的负面形象。说到底,是自律意识薄弱的表现。党员干部要主动把自律要求延伸至“八小时之外”,就得用心增强党性修养,真正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初心诠释在实实在在的行动当中,自觉掐断“利益输送、放纵欲望”的源头,在崇尚俭朴中不断净化“社交圈”。

“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鲜活的案例表明,别有用心的“饭局”“酒局”“玩局”极易滋生腐败问题,个别干部认为“吃吃喝喝不算大事,玩玩乐乐无伤大雅”,甚至有时明知是“局”还欣然赴之,热衷于热闹的、浮华的生活氛围,不仅很享受“座上宾”的特殊待遇,更贪图于“蝇头小利”,久而久之,“城池”失守、悔之晚矣。正所谓“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如果脑中一直绷着纪律之弦、头上高悬执纪之剑,自然会产生“如履薄冰”的谨慎感、“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党员干部要把规矩意识延伸至“八小时之外”,就得学会在警示教育、反面案例中“反求诸己”,真正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在敬畏纪律中自觉净化“生活圈”。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老一辈的人常说,透过一个人的朋友圈,就能大致判断他的爱好、习惯和品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同品性高洁之人保持君子之交、同低俗趣味之人保持距离和分寸,才能守住关口、不落陷阱。党员干部要把高雅趣味延伸至“八小时之外”,就得特别警惕诸如“同学会、老乡会、校友会”等一系列带有小圈子性质的活动,在自觉回避和坚决拒绝中,防止利益交换的发生。同时更要注重回归生活的本真,不把爱好作为身份、名利、素质的象征,既不在朋友圈里炫奢侈、比气派、晒享乐,更不能披着“交流感情”的外衣搞公权私用和利益输送,真正在守牢原则中不断净化“朋友圈”。(徐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