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一则关于登革热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截至记者发稿时,“安徽通报1例登革热病例”的话题阅读量已有1.6亿,一度登上热搜第二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杨道锋。杨道锋表示,登革热病例很少见,同济医院每年在门诊中仅会遇到1~2例输入型病例,基本都是从国外回来的患者,且症状都比较轻,经过治疗后基本都可以治愈,因此百姓无需恐慌。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常见的传染病。杨道锋说,登革热在我国多发于海南、广东等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两个地方所在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感染人数较多的登革热疫情,此后,我国基本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登革热疫情。
登革热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眼部疼痛、关节及肌肉疼痛以及轻度出血。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通常一周内会出现临床症状,但有时潜伏期可长达两周。严重病例会出现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记者注意到,中国疾控中心今年发布的《2020年五一假期旅行卫生重点提示》中提到登革热的防控措施,也主要是针对出境旅行者:主要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来预防登革热。常用的防蚊措施主要包括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减少裸露皮肤的面积、在皮肤上和衣物上喷洒有效的驱蚊剂、住宿有空调或纱窗的宾馆、睡觉时使用蚊帐、清空有积水的容器防止蚊卵滋生。带婴幼儿出门时,给孩子穿上宽松可覆盖手臂和腿部的服装,在婴儿车、婴儿摇篮和提篮上安装防蚊网。不要对小于2个月的婴儿使用驱蚊剂,对儿童使用驱蚊剂前要注意产品包装上的说明。
近期,南方多地遇暴雨天气,易引发积水从而滋生蚊虫,除了登革热以外,蚊虫还容易传播疟疾和乙脑,除了可以通过预防登革热的方法预防这两个传染病,杨道锋还表示,我国流行的间日疟已控制得很好,只是每年有不少从非洲劳务输出的务工人员感染恶性疟,但没有出现归国务工人员将恶性疟传染给国内人员的报道,至于乙脑,我国则通过比较完善的疫苗接种方式,也控制得很好,老百姓也无需担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