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天新闻丨江右时评:把党员干部从“微信群”中“解绑”出来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从大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入手,对过多过滥的微信工作群进行整治,持续为基层减负。此举为基层党员干部摆脱“指尖之困”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也树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让他们可以从过去的“群里忙碌”中走出来,走向更多的为民服务现场,走向街道社区、田间地头,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

应该说,党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微信工作群,通过微信群发布工作指令,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工作开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实践中,微信工作群的过多过滥背离了建群的初衷,变相增加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负担,也必然会助长形式主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布置任务、推动工作很多都“在线”解决,顾“群”而失“众”,以至于脱离工作实际,脱离基层一线。整顿微信工作群,让基层党员干部的注意力从“云端”转向群众,走到群众中间,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是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有力举措。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看似不经意,实际危害巨大。互联网+政务在促进办公信息化便利化同时,也催生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占用了基层党员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成为基层工作中的“累点”“痛点”。微信工作群的过多过滥,让“从群里来、到群里去”代替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通知、要数据、填报表,群里指示、群里回复、群里安排、群里落实……如果基层党员干部总是浮在“云端”练“一指禅”,久而久之,手机就会成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离心机”“隔心墙”。

要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党员干部就要把视线投射到基层一线,把身心安置到基层一线,经常走到群众中间倾听民声民意,了解群众疾苦诉求,亲手把脉、望闻问切。让党员干部走出“群”,走进群众,把头“抬起来”,把手机“放下去”,实现从“群里吼”到“实地走”的工作作风转变,让“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失去生存土壤,这就需要整顿过多过滥的微信工作群,以“指尖”清风塑造工作新风。

整顿过多过滥的微信工作群,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一方面要统筹建立微信群,审慎考虑是否有建立该群的必要,尽量减少工作群的数量;另一方面,在提高工作群质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工作实效性,无论是布置任务还是督导落实,都应该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第三,要规范运用微信群,建立群纪群规,严禁讨论工作之外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微信工作群的应有作用。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人类造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伤害”。我们需要的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科学、合理、规范、高效使用,让其更好地造福于民。对于微信工作群来说,既要顺应发展鼓励支持,也要加强监督规范管理,树立崇尚实干、讲求实效的鲜明导向,通过“指尖”穿越“屏慕”,将造福人民的实绩送到基层群众的心坎上,刷出百姓一片赞扬声。如此,才是建立微信工作群的初衷。(毛红岩、许华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