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网球何以让人一“网”情深

“为何在网球圈默默无闻的小县城能斩获“全国网球示范县”的殊荣?武宁网球凭什么让人一“网”情深?”

提起武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的秀美山水,但现在的武宁还有了一个更加动感的标签——全国网球示范县。

近几年,山水武宁因网球被人们重新认识。2023年,武宁县成功创建“全国网球示范县”。 一个地处内陆山区、过去并无网球基础的小县城为啥能成为“全国网球示范县”?武宁网球凭什么让人一“网”情深?

走进位于庐山西海之滨的武宁国际网球中心,球馆内灯火通明,击拍声、呐喊声、脚步声相互交织,每天有上百位网球爱好者在这里开展日常训练。

这座投资2亿多元打造的网球中心始建于2016年。作为江西省唯一的综合性网球基地,网球中心建有各类网球场地38片,其中专业网球比赛场地17片,配套建设星级宾馆、国青公寓、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

依托国际网球中心,武宁与国内知名的体育院校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网球赛事及培训活动。多年来,这里走出的学员在全国及全省的网球赛事中取得了38个冠军。

仅去年,这里就举办了2023年江西省青少年网球排名赛(武宁站)、中国青少年网球巡回赛、ITF国际网球大师赛等赛事活动20余次,吸引了7万余人前来观摩,带动经济增长超亿元。

今年3月,2024年ITF国际网联世界青少年U18网球巡回赛武宁站在武宁国际网球中心开赛,比赛吸引了国内外200多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报名参加,同时带来了家长、教练、观众和游客3000余人次。

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球运动员、教练员入驻训练基地,一场场网球赛事在这里激情上演,一批批网球后备人才茁壮成长……

如今,人们到武宁除了看西海的醉美湖景,打卡千年红豆杉群,来一场乡村生态游外,还可以到国际网球中心打场酣畅淋漓的网球,卸下身体和心灵的疲惫。

网球的“种子”在武宁开花结果不是偶然,其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日渐深厚的群众基础。

没有人才,产业就没有支撑。武宁建立人才互荐机制,设立人才举荐“伯乐奖”,做大人才增量,吸引更多网球人才落户武宁。近年来,武宁先后引进2名国家特级教练、5名一级教练和12名省级优秀教练。

2016 年,国家网球青年队教练唐光华回到家乡武宁县推广网球,与他同行的还有亚运会网球冠军、国家网球队教练夏嘉平。“希望深入挖掘网球文化内涵和价值,让当地群众通过学网球、看比赛养成运动习惯。”唐光华说。

唐光华等人的到来,让武宁刮起了一股“网球旋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加入网球运动。

“唐教练教会我打球后,我现在除了农忙时干农活,其余时间都教学员打球,既掌握了一门技术,也增加了收入。”武宁县澧溪 镇北湾村的汤小刚原是一位普通农民,在网球中心经过培训后,目前已是一名网球助教。

武宁县以网球中心为依托,与全县的中小学、职业高中及机关单位合作,建设武宁网球实习教学基地、生源储备基地、后备人才基地,培养了一批网球人才。 他们有的成为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有的成为网球教练和助教,走向全国各地。

“全县有1万多名中小学生接受网球训练,200多人成长为网球专业人才。”夏嘉平说,“中心学员 在全国各类网球赛事中已取得冠军104个,武宁签约运动员朱辰汀首次进入世界女子职业排名,是中国07及以下年龄中第三位获得WTA职业排名的青少年选手。”

近年来,武宁先后承办江西省网球教练员培训班、江西省网球裁判员培训班,组织多期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师网球培训和网球社会指导员培训,推动网球运动进乡镇、进社区、进单位,推动形成全县关注网球、热爱网球、参与网球的浓厚氛围。

以赛促引、以赛留才,是武宁汇聚人才的又一举措。 积极申报举办有重大影响力的赛事,吸引更多人才团队落户武宁。

网球中心现已成功承办国内青少年巡回赛、积分赛和第十六届江西省运会网球赛事超20场次,基本实现了“月月有大赛、周周有比赛”。

武宁网球正在吸引全国网球界的目光,2023年,原国家队网球总教练王福章、“网球一哥”吴易昺、奥运冠军李婷等网球明星先后到武宁开展网球运动推广活动。

通过持续举办系列网球赛事,推进网球进校园、进乡村,武宁县的网球氛围越来越浓厚。

2023年11月,武宁被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全国网球示范县”称号,承办全国“小网球”工程启动仪式和长江经济带网球论坛,网球界知名人士和网球运动管理专家齐聚武宁,共襄盛会。

如今,一批网球场馆在武宁拔地而起,一批网球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基地入驻武宁,一批有影响力的赛事落户武宁,网球已成为山水武宁的又一张名片。

锚定网球作为“一县一品”特色发展项目,武宁的“网球之路”越走越坚实。武宁的“网球之路”,对很多地方发展特色产业,都具备借鉴意义。

锚定“体育+”目标。 所谓“有目标才有方向”。对县域发展来说,唯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才能把特色资源转化为带动一方的特色产业。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重点培育和推出特色文化品牌,才是县域经济可能全线突破的方向。

在发展体育产业上,武宁选择的进击方向十分清晰:大力实施“体育+旅游”战略,打造“一县一品”全国网球示范县,促进体育旅游品牌建设。

依托举办网球赛事扩大城市知名度,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实施“体育+”战略,推动体教共融、体旅共建、文旅共兴,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共建共创共享。

做好“生态+”文章。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实现让体育与生态文化旅游双向奔赴、相互赋能,考验的是一个地方的智慧。

生态是武宁的家底。深化“体旅共建”机制,让更多人通过网球的连接遇见大美武宁,正是武宁的融合打法。

来武宁打球,也是来武宁旅游。 武宁为参赛运动员及其家人同伴赠送专属体旅消费券,进一步宣传推介武宁山水,展示历史文化和生态底蕴,吸引更多人相聚武宁、结缘武宁、了解武宁。

壮大“网球+”产业链。 体育赛事的背后是产业,构建主业支撑、上下融通的体育产业链条,才能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武宁,体育运动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网球+运动产业”“网球+教育培训”“网球+休闲旅游”“网球+康体疗养”等网球经济产业链融合发展正迈向深入,因网球而衍生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武宁创建“全国网球示范县”的溢出效应正不断显现。

(作者系中共武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