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曝出海底捞已经不能点4个清水锅了,必须点一个锅底。海底捞客服表示,目前在海底捞必须付费点一个锅底,否则不能下单,且不能自带锅底。
继上月“海底捞禁止自带菜”的消息登上热搜后,“海底捞要求必须点锅底”一事再次冲上热搜第一。海底捞在餐饮领域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此举能够引发网民热议,不只是其品牌知名度,还有与消费者心理的演变轨迹出现的分裂,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观点的形成。
“海底捞要求必须点锅底”,有人认为此举甚好,避免了一些消费者随意“薅羊毛”;有些人则认为,此举反映出海底捞的格局小了,渐渐偏离了初衷。其实,“禁止自带菜”“必须点锅底”这些条款很多火锅店都有类似的规定,更像是一个被默认的行规,此次海底捞做出全国性调整,从行业发展上来看,只是随大流,属于正常市场行为,没啥好争议的。
其实,“薅羊毛”的消费者只是一小部分,很难影响其长远发展。结合海底捞发展现状和调整背景来看,海底捞更多地目的考量可能在于想打翻身仗,寻找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去年,海底捞就推出了“啄木鸟”计划,实现了扭亏为盈。想来,“禁止自带菜”“必须点锅底”,也是海底捞结合市场状况,做出的营运调整。
之所以能形成较大争议,则更多地源于这与海底捞一直崇尚的品牌发展之道有所出入。我们知道,海底捞有两大“绝活”:一是,始终坚持服务第一、客户第一的理念,口碑营销策略颇为成功;二是服务态度好,个性化服务很多。这种企业文化迎合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提高了消费者对海底捞的消费忠诚度和黏性。同时,品牌溢出也招来一些别有用心的顾客,导致的利益损害与其长久营造的“企设”有所冲突,因而多次“打补丁”,但也导致了一些顾客的不满。
显然,“必须点锅底”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条款,从网民反映来看,大多数还是支持的。但争议也给海底捞提了一个醒:在消费者心理接受范围内做出策略调整是可以的,但也要综合考虑策略调整带来的不良后果,切莫因一小部分人的行为而去薅更多消费者的羊毛,这样有可能得不偿失。随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临近,网民对消费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企业当以此为契机提升服务理念。不管是“禁止自带菜”,还是“必须点锅底”,提升服务水平永远是经营“硬菜”,这个不可丢,也不能丢。(今视频评论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