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的实施将对北京市垃圾从产生源头到末端处理实行全流程分类管理,这为其他省市下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借鉴作用,对倡导全社会共同为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强制垃圾分类时代已经来临。时下做好垃圾分类事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事关美丽中国建设的难事,因此这是社会各界都必须要紧锣密鼓备战的一场“大考”。
垃圾分类并非小事。随着物质财富逐渐丰富,群众消费水平与日俱增,每天人均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给社会环境带来压力,这也在拷问着各地政府如何实现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垃圾分类凝聚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从源头上涵盖了给环卫工程减轻负担、为城市“消化”增添力量等多个环节,这是美化生态环境、维持社会肌体健康的关键举措。从此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好,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有效降低。
垃圾分类并非易事。分类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在推行过程中势必面临重重阻力。正如有的小区垃圾投放时间过于固定,上班族无法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不同城市垃圾分类标准不一,移居他乡的人一时无法适应;如遇疫情等特殊情况,如何提升垃圾分类效率,以上现象无不说明推行垃圾分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工程,需要下足“绣花”功夫。垃圾分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明新风尚,因此要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将工作做细做实,提升精细化分类水平。
垃圾分类不是某一个城市、一个部门、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社会全员参与、多方努力。为此,居民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被动到主动,养成良好习惯;政府要多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充分调节单位和居民的积极性,社区也要应用抗疫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发挥精细化管理措施,灵活推进此事。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垃圾分类一定会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垃圾分类“分”出美好生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