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此次助残日主题为“助残脱贫决胜小康”。
“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脱贫问题。
近年来,各地通过扎实举措推动贫困残疾人脱贫。一批身陷贫困的残疾人,在一系列扶残助残政策帮扶下,或重新燃起生活希望,或奋发创业、脱困自强,书写出精彩人生篇章,点亮拥抱幸福生活的梦想。
就业,靠劳动摆脱贫困
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编织基地,59岁的贫困户刘金平正在编织汽车椅垫。坐在那里,她看上去和常人一样,但因自幼患小儿麻痹,她走路只能靠“爬”。
精准扶贫,让刘金平窘困的生活打开新天地。为增加贫困户收入,泰来县从江苏引进一家专门生产汽车饰品的企业,手工编织汽车椅垫的扶贫项目来了。
在目前已吸纳9名残疾人就业的黑龙江省平洋镇平洋村编织基地,重度残疾人刘宇佳(前右一)和同为残疾人的丈夫乔福军(左二)在编织坐垫(4月8日摄)。新华社照片
2018年平洋村组织编织培训班,刘金平报名。“刚开始跟着别人学,手都磨得起了泡,长了老茧。”刘金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逐渐掌握了编织技巧。去年,刘金平靠编织挣了6000多元,加上低保等收入,终于脱贫。
回想起第一次拿到工钱时,刘金平哽咽地感慨:“只要肯干,残疾人也能靠双手脱贫致富。”
脱贫要靠勤劳的双手,也要好政策“加油打气”。
在目前已吸纳9名残疾人就业的黑龙江省平洋镇平洋村编织基地,工人们在编织坐垫(4月8日摄)。新华社照片
近年来,各地实施残疾人居家就业、网络就业扶持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
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岔白社区的葫芦工艺品文化基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杨佳(化名)以电烙铁为“画笔”,以弧形的葫芦壁为“纸”,正在“作画”。不一会,花鸟鱼虫就印在葫芦上,栩栩如生。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这个葫芦工艺品文化基地吸纳了21名残疾人就业。大多数残疾人平均每月收入3000多元。
因腿部残疾,杨佳多年来一直在家待业。在家人的鼓励下,去年7月,杨佳报名葫芦画培训班,如今已熟练掌握技术,靠双手“画出”精彩人生。
黔西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罗义说,黔西县扶持打造了6个残疾人就业基地、6个盲人按摩院,今年还计划投入30万元扶持残疾人就业基地建设。
来自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776.2元增长到2019年的8726.2元,超过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创业,让梦想照进现实
初夏的湘南山村,在一个约60平方米的村级电商服务站,一筐筐夏橙、香芋等农产品摆放有序,打印机吞吐着发货快递单。一旁,只能蹲着走路的贫困残疾人吕运平正为农产品打包,核对发货信息……
当“扶贫”遇到“电商”,一批身残志坚的贫困户开始了创业逐梦之旅,把梦想照进现实。
今年30岁的吕运平是湖南省江永县夏层铺镇雄川村村民,因小时候患脑膜炎,落下肢体残疾。去年上半年,江永县电商办为贫困残疾人开办电商创业培训班。不甘心一辈子靠救助生活的吕运平参加了培训,随后尝试创业。
由于缺少资金,吕运平曾半途想要放弃。江永县电商办了解情况后,免费提供办公设备,并协调村委会腾出一间房屋,免租金、水电费。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解决创业贷款3万元,去年10月吕运平的网店上线。
网店上线半年,平均每月能赚3000多元,吕运平全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不仅自己创业,一批残疾人还带动身边的贫困残疾人脱贫。
一次偶然的机会,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镇复兴村残疾人侯伟品尝到一道美味小菜——凉拌四叶参。他回家后想买四叶参自己试着做,可在五常走了几个市场都没找到。
“我自己来种四叶参!”侯伟就这样开始了创业路。经过几年种植,他成立了云峰四叶参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10多个入社的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不向命运低头,早晚会把“穷帽子”甩到后头。
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镇大北山村村民高秀虎,因先后两次遭遇车祸落下终身残疾,欠下一身债务,生活陷入窘境。村里准备为他办低保,倔强的高秀虎婉言拒绝。
“我想靠自己的努力赚钱。”高秀虎没有向命运低头,去外地考察学习种植灵芝,回到村里自己种。从最初的一个大棚发展到十几个大棚,高秀虎还清了所有外债。
2018年,高秀虎成立靖宇县旺农园灵芝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置20名残疾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10名。目前这些贫困残疾人也全部脱贫。
千方百计地勇敢追寻,创业致富的梦想就不再遥远。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解宏德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国贫困残疾人数量从700多万人减少到了2019年底的近50万人,仅2019年就减少120万人。
兜底,燃起生活的希望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是很多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也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集中托养为一些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生活兜底,重新燃起他们生活的希望。
38岁的吴亮是驻马店市经开区关王庙乡荒坡陆村人,双下肢瘫痪卧床不起。他的母亲也是残疾人,也是下肢瘫痪。为让吴亮一家摆脱贫困,驻马店市安排吴亮和他的母亲入住托养中心,以便吴亮的父亲安心务工。
吴亮来到托养中心后,一日三餐不愁,每周洗两次澡,还能定期体检。“以前觉得自己活着是累赘,现在国家扶贫政策好,让我们过上了幸福日子。”吴亮说。
2016年以来,驻马店市探索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实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幸福一家人”,走出了一条脱贫新路。目前,驻马店市建立103个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入住贫困重度残疾人2000余名。
吉林省去年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等,为近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或照护服务补贴,支持建设了17个县级残疾人日间照料示范站。吉林省残联教育就业部负责人董爽说,下一步将在全省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
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的重度残疾人刘宇佳,每月都会领取当地政府发放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共180元。“这份补贴,让我们一家人不用每月为粮油米面发愁了。”刘宇佳说。
从2016年1月1日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这两项补贴是对残疾人的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进行的专项补贴,成为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重要支撑。
兜底保障、照护服务、扶贫项目、康复服务……各地助残脱贫攻坚工作脚步不停,越来越多的贫困残疾人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