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一线丨萍乡老关镇:就业帮扶车间编织农户“致富梦”

新闻热线:15170097919

近日,走进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二鲤村安晴刺绣就业帮扶车间,一张张纯白的绣布和等待被镶嵌进绣布的彩线,整齐地被摆放在操作台上,等待着被“加工”,绣针在电脑的控制下发出嗒嗒嗒的穿刺声,既不嘈杂也不刺耳、倒是挺有节奏感,伴随阵阵“嗒嗒”声,缝纫机不断“吐出”针脚细密整齐的布料。

图片1

“我们帮扶车间是2022年10月挂牌成立的,主要缝纫加工十字绣、装饰画等,现在车间里机杼声声,订单供不应求,大家伙儿心里都美着呢!”正在帮助新进工人以工代训的车间负责人李显说。

李显出生于老关镇二鲤村,大学毕业后他就职于浙江诸暨的一家电脑绣品厂,做起了电脑设计技术员。他努力工作、潜心钻研,很快就得到了很多外贸公司的认可,他一步步从技术员升迁到了副厂长。2017年他获得2017年度萍乡市首届青年创新创业风云人物,2009年,又获得国家十字绣生产实用型专利,并注册了十个十字绣成品商标,同时也申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安晴工艺品有限公司。

虽说一直在外打拼,可李显的心里始终心系家乡的发展。他对家乡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与镇村领导进行沟通,他的想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22年,老关镇相关负责人通过认真考察,果断敲定为其申报衔接资金。二鲤村村委会利用上级衔接资金38万购买2套锈花机成立的帮扶车间,由萍乡市安晴工艺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公司主要主营手工和机绣十字绣成品加工,目前公司占地五余亩,前期建设面积4000余平米,总投资1000多万。

图片2

车间建在家门口,致富路上有奔头。近年来,老关镇党委、政府始终扛牢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充分发挥衔接资金作用,把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作为主攻方向,将就业帮扶车间打造成促进稳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搭建起就业桥梁,切实提升了脱贫户“自我造血”功能,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3

“有事做,有班上,真的很开心。”位于二鲤村的萍乡安晴工艺品有限公司绣花车间里,2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赶货中。剪着一头短发的谢飞,正用剪刀一一挑除十字绣上突出的线头。谢飞是名残疾人士,从未出去工作过。2022年6月份,老关镇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注入安晴公司工艺品车间,她被安排进入车间工作。开始,大家还担心她能否适应这份工作。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谢飞不但很快适应,而且还干得得心应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走不出去”一直是农村妇女长期面临的困境,而这个“家门口的车间”恰恰可以解决“出去打工顾不上家、在家照看老幼挣不到钱”的问题。现如今,在帮扶车间上班的人,家里忙时忙家里,闲时就来车间上班。一份稳定的就业岗位,为脱贫户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提升,更能够帮助他们在辛勤的劳动中,逐步唤醒自身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老关镇帮扶车间越做越好,联农带农成效明显,现在有20余人务工,其中脱贫户5人。惠及人员越来越广,2022年6月至今发放务工工资130万元,2022年资产性收益分配4余万元,受益的脱贫户有26人,实现了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三满意’,翻开了老关镇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二鲤村就业帮扶车间只是老关镇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看着眼前忙碌的工人,老关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怀。(王萍 通讯员陈群/图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