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重身份”严守耕地“红线”

近年来,由于城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还尚不稳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计,守好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需要我们采取更加务实有效举措和超常规措施,稳增产、保丰收,让农业的“命根子”更牢、“米袋子”更满,“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踏上新征程,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身处为民服务“最前线”,既要担好“守土”重任,更要敢于“守土”问责,以“三重身份”严守耕地“红线”,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为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化身藏粮于技“土专家”,播下科技兴农的“良种”洒满田间。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业务“讲解员”,积极开展农业科普讲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科学施肥宣传培训等活动,将学习到的经验做法及时分享给农户,不断让科学耕种的理念“开花结果”。要当好科技“指导员”,发挥党员支部引领作用,积极引进新型农机技术,联合种粮大户、懂技术的年轻人成立“信用农场”,以信用积分兑换农机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利用无人机开展农药喷洒、定点除害、种植监测等工作,确保科技成果转化为万亩良田“一片海”。

二是要化身严守红线“坚守者”,紧盯耕地良田“界限”不缩不减。粮为政首,地为粮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扛牢“守土”大旗,大力推广“田长制”等经验做法,广泛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织密群众“监督网”,推动建立覆盖面更广、体系更健全的基层耕地保护网。巧借科技“智”力,灵活运用卫星遥感影像等先进技术,及时发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隐患,第一时间督导整改问题。

三是要化身懂农爱农“实干家”,背好振兴共富的“行囊”砥砺奋进。“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迈开腿”,多到田间地头看一看、多去村民家中敲敲门、多去助农兴农企业问一问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点对点排忧解难。要下好“先手棋”,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优势,办好“新农民培训班”,讲好“助农大课堂”,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振科技兴农底气,带领村民踏上新的“致富路”。

陈明明 刘广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