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功山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区域,具备红色基因传承的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近年来,安福县精准聚焦“三个三”举措,积极探索传承红色基因新机制新模式,奋力推动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聚焦“三促”畅通“传承活水”。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只有加以保护利用才能让红色基因活起来、传下去。以“家底”促传承。创新开展红色遗址、红色遗迹、红色故事“三项摸底”行动,对全县92处红色遗址遗迹进行了摸底登记,进一步摸清摸细“家底”。成立红色资源普查小组,先后完成对全县114处红色革命旧址等遗存资料的采集工作,其中87处革命旧址旧居被省文旅厅公布为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数量居全市第二位。以“守护”促传承。整理发现党的第一部支部巡视条规性的中央级文件《支部巡视员工作条例》。广泛搜集“陈毅上山”“三女跳崖”等红色事迹的文物资料,加快实施武功山三年游击战争遗址实施革命文化生态保护,促进高质量推进武功山三年游击战革命文物连片保护、整体展示工程。以“载体”促传承。筹资6904.81万元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安福段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分别争资30万元、50万元完成对县保革命文物彭学漪烈士旧居和李发姑故居的维修和陈展,成为全县新的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重要场所;安排财政资金30余万投入红五军寅陂桥战斗遗址修缮工程,初步完成武功湖研学中心硬件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的“源头活水”不断涌现。
聚焦“三为”点亮“信念灯塔”。传承红色基因,要着力提升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功能,让红色基因发挥出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理教”为先做强教育培训。举办全县红色讲解员和红色文化研究人才培训班,对全县50余名红色人才队伍开展专题授课和现场观摩教学,创新推出《红色安福 人民至上——学习安福革命史》《武功山三年游击战》《两张珍贵的党代表证——领悟“两个确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精品专题课程,确保在学习比较、交流互鉴中不断提升。“宣教”为要做优理论宣讲。持续打响“理响安福”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发挥由新时代赣鄱先锋、致富带头人、红色宣讲员等组成的百姓宣讲队作用,进村入户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宣传190场,巡回宣讲本地红色历史、阐释党的创新理论20余次。开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30余场,其中红色宣讲作品《一张照片的寻找》获得团省委“学习二十大 赣鄱青年说”宣讲大赛三等奖,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共识广泛凝聚。“铸魂”为基做实文化推广。坚持线上发力,动员开展抖音“万山红遍唱井冈”同唱《映山红》挑战赛活动,累计播放量突破9000万次;坚持线下打磨,提升打造的红色采茶戏《三女跳崖》获江西省玉茗花艺术节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等七大奖项,创作的情景剧《一面特殊的红旗》在全市“井冈红”工作品牌创建现场会上成功首演,安福红色文化点亮更广地域宣介。
聚焦“三力”触发“红色引擎”。红色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路上的鲜亮底色,把红色精神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才能激活发展引擎。合力推动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全县红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红色革命精神与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康养休闲等各类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广由村集体注册成立“红色 村办农场”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形成集参观学习、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旅游胜地,助推全县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突破20万元,让青山绿水、革命情怀、文化魅力相映生辉。全力促进产业融合。以红色旅游资源为核心,加强红色旅游产业链条延伸,夯实产业布局,打造李发姑革命事迹展示馆油菜花基地、洲湖花卉苗木基地等经济示范带。引进和培育山东鲁丽集团等龙头企业28家、现代农业示范园5个,形成金兰柚、竹木加工、有机茶叶、金色烤烟和特色中药材为主的红色土地五大产业区,促进全县新增富民产业5.5万亩。协力丰富文旅形式。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数字化行动”,依托智慧安福数据共享平台发布“红色攻略游记”“旅行社工作人员信息”等数据资源目录共计43条,更新红色旅游资讯信息20余条。围绕“红色文化推广季”主题,在“行过江湖”平台推出“‘五一来福,50万文旅消费券等你抢’”等线上红色文旅活动,采取扫二维码形式领取“来福”旅游消费券,安福红色文旅融合力量汇聚形成高质量发展燎原之势。(曾峥 戴新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