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由江西省文联与央视书画频道联合主办的“我心匪石——黄君书法回乡汇报展”在江西省美术馆隆重举行开幕式。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官景辉、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江西省原常委宣传部长姚亚平,央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原总裁宋福兴、《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梁永琳、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林森、钟利贵、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江西书协主席毛国典以及汪天行、黄代放、陈志胜、朱法元、陈石俊、许宏泉、续鸿鸣、王其团、胡迎建、叶蓉、卢川、余悦、崔廷瑶、陆建珠、卢海明等领导及艺术界知名人士和黄君先生的朋友、学生、乡亲和企业与收藏界人士,5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央视书画频道金牌主持人蒋熹多主持,叶青主席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毛国典主席、官景辉秘书长、周文彰会长分别作为书法界及嘉宾代表讲话。
黄君简历及主要成就
黄君,字君平,号鉴斋,豫章山人,别署漕源蛰居。 1961年生于江西修水,学者、诗人,具有重要影响的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兼书画专业委会副主任、北京文博学院教授、兰州大学书法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高等书画教育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字博物馆特聘研究员、中国版权协会理事等。
1981年大学数学系毕业参加工作为中学教师,1989年调县教委,后任修水县教育督学,1993年因得到赵朴初先生赏识借调北京,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国家“八五”社科项目,“禅宗宗派源流研究”课题组专家,后留京从事文化传播和书法、诗词创作与研究至今。
黄君除佛教研究外,书法与诗词均兼攻创作与理论研究。已发表百余篇学术章,出版学术著及作品专集40余种。2002年,其专著《书法创作引论》荣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著作奖”,2005、2012年两度被评为“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2010年参与鉴定黄庭坚《砥柱铭卷》,后此作以4.368亿元成功拍卖,成为当代中国最昂贵的艺术品。其主编五卷本《黄庭坚书法全集》荣获国家优秀出版奖,被专家誉为当代书法文献整理的典范之作。八卷本《黄君书论文稿》获国家画院2014年度创作成果奖。
黄君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由中国书协、文化部等单位举办的重大展览,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展览、研讨会评委,在北京、上海、南宁、深圳、大连、呼和浩特、河南安阳等地举办个展十多次,2013年12月29日~2014年1月1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与江西省文联两家主办的“我心匪石——黄君书法展”分三个系列,在中国美术馆一楼三个展厅展出,引起当代书坛及文化界巨大反响。黄君书法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央档案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和公私藏家收藏,在数十处风景名胜有对联、匾额或刻石,并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大雅的艺术风格而受到当代艺术品收藏界的普遍青睐。
由于黄君的综合修养,其书法创作有独立的思想追求,形成以文化为支撑,追求大雅之境的个人特色,得到当代学界的普遍赞誉。当代十大名家有这样对黄君的评价:
◎华年才气敌江河,翰墨淋漓写玉波。颇忆分宁山谷老,满川风雨好诗多。——冯其庸(已故国学大师,中国人民大学原国学院院长)
◎无愧于盛世的书法。——何西来(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社科院原文学所副所长)
◎(江西修水县)古有黄庭坚,后有黄君。——万绍芬(江西省委老书记)
◎不忆当代乃有斯人!——黄君实(当代著名收藏鉴定家、书画家)
◎君于书札爱独钟,诗趣真同墨趣融。信手挥来何所似?不衫不履醉春风。——刘征(当今诗坛泰斗)
◎黄君仁君,知我者也。——沈鹏(当今书法泰斗)
◎宏才博学,别开生面。——周笃文(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之一)
◎好友黄君先生自修水入京求艺,时值书家过百万,诗人达万家,真大师又告离席。——柯文辉(著名作家、原刘海粟秘书)
◎从中国书法史看,近200多年来,像黄君这样的人才不多。——韩玉涛(著名美学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观其为文,不随时趣;与之作字,大有古风。——官景辉(书法家,中宣部原秘书长)
《我心匪石——黄君书法回乡汇报展》展览作品情况介绍
本次展览作品以黄君书法创作思想为线索,突出文人特色和家乡情结,120多件展览作品分为“日课、诗翰、对联和卷轴”四个部分,各部分基本情况如下:
1、“日课”
这部分为黄君先生研究、临摹古代经典名作的作品26件,其中23件为近十年内临习金文大篆和古文字研究作品,包括《史墙盘》、《师期簋》《大克鼎》《何尊》等十多件西周重器铭文的临摹与释读,以及如《燧公盨》、美国哈佛大学所藏良渚刻符这样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书法与文字史料。此次展览1号作品《大篆书千字文》28联屏和2号作品篆隶二体书《黄鉴斋整理石鼓诗全本》十联屏,均为最新成果,其中《黄君书大篆千字文》已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与展览出步在全国公开发行;《石鼓诗》十联屏,则是在系统研究先秦《石鼓文》基础上,补齐《石鼓文》全部缺字并作隶书释文的最新创作,故在展示书法艺术性同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日课类作品在篆书以外仅3件:其中《草书临王羲之十七帖八联屏》、《行书临黄庭坚此君轩十条屏》系2004、2013年旧作,曾经在中国美术馆等多地展览;《隶书临石门颂册页》为首次公开展出。
2、诗翰
这部分是黄君先生精选自作诗词60余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形式主要是信笺、手卷、斗方等小品,包括部分诗作草稿,书体以行草书为多,兼具篆隶楷行诸体。黄君先生是著名诗人,且奉行诗文、书法、心性“三合一”的创作观,加之诗翰作品有不少是黄先生广为传播的优秀诗词,各随诗意而展开的笔墨,深得魏晋以来传统书法精华的大雅之境。诗翰之作为此次展览的核心,50余件作品,精彩纷呈,墨韵悠长而格调高雅,涵蕴丰富且耐人品味。
3、对联
计28副,一半为自撰,一半录前人名作。其中金文大篆书江西文化名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大草书自作诗联“贫寒已惯欢娱久,富贵难忘道义持”,是此次展览两件标志性作品(尺寸均为52cmx238cmx2)。另外如“徐孺下陈蕃之榻,龙光射牛斗之墟”;“挑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溪鱼洗砚争吞墨,山鸟通文看著书”等,也是与江西地方文化密切相关的名联。自撰联中有多副钟鼎铭文集联,苍古、朴茂而纯雅,充分显示作者良好的综合素养和高超的笔墨表现能力。另外几副用历史名句配成的对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身小还需力护仁”、“解知白马非常马,转益多师是我师”、“胸存道义人方贵,腹有诗书气自华”等,作品出古入新,奇巧兼丽,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非同寻常的思想认识和超凡脱俗的文人心性、艺术品格。
4、镜片、卷轴
这是用前人诗文创作的作品,计10余件。包括如“忘忧草”、“百志惟熙”、“齐明盛服”等警句短语,篆书横渠四句、范仲淹名言,草书毛主席《沁园春-雪》、李白《将进酒》,草书马凯先生诗,以及草书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句条幅等,这些作品的重要特色是,笔墨形式深入诗文内涵,深刻表达作者心性和情感,这与当今书法界普遍存在单纯笔墨游戏和“抄书”现象形成鲜明反差。
说明:
《我心匪石——黄君书法回乡汇报展作品集》(上、下册)由线装书局与江西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关于为什么要回乡办展览
我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修水人,虽然32岁离开家乡到现在60花甲,近一半时光漂流在异地他乡。但我不仅生命之根在家乡,更重要我的文化根源也在家乡,甚至我的文化信念、人生理想也在家乡。我这次回乡办书法汇报展,不但是我回归家乡、拥抱家乡、回报家乡的一次实际行动,更是我对家乡文化深深眷恋的表现,我希望通过展览,与文艺同行切嗟、交流,达到加深了解,共同提高与进步,期待更好地融入家乡文化艺术发展繁荣的潮流之中。
我自1993年离开家乡到北京工作、生活,至今已近30年。在外工作期间,我的学术研究与诗词、书法创作,都与家乡密切相关。
我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大孝子黄庭坚的后代(35世孙),由于喜欢书法与诗词,我很早就关注并研究黄庭坚,迄今为止,我已撰写关于黄庭坚的研究文章数十万字,先后编辑、撰写并出版《山谷书法钩沉录》、《黄庭坚研究论文选》(4册)、《黄庭坚书法全集》(5册)和《千年书史第一家/黄庭坚书法评传》、《黄庭坚书法精选》(5种)等著作、图书十数种。我的文化品格、学术思想以及书法、诗词创作,无不受黄庭坚的深刻影响。
江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策源地,早在殷商时期,鄱湖周边文化,就已居整个华夏领先地位。自西汉豫章设郡以来,江西文化代有雄奇。特别是宋代以来,江西更是文人辈出,文风鼎盛,横被天下,泽蔭千秋。我作为从事文化艺术研究的学者,对家乡文化的历史厚重感,以及江西文化在华夏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所处的地位、特色、意义,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江西人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们可以拥为骄傲的。我作为诗人、书法家,侧重关注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以及宋代以来江西书法发展的状况,包括对当代江西诗词、书法艺术发展现状的关注。我早在1997年,就曾从当代书法的发展的角度,专门分析总结江西书法艺术的利弊优劣,对江西书法的发展寄予深切的期待。(我曾回江西,以《从当代书法特征看江西书法发展》为题作专题讲座,此讲座文首次收入1999年出版的《东方思维与中国书法》,后又收入2013年出版的《我的书法立场/当代书法评论》)
我很欣喜地看到,近些年来,江西书法创作,在毛国典主席的组织带领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江西书法家的整体创作水平迅速提高,年长的书家不断进取,一大批青年书家脱颖而出。更值得赞赏的是,江西书坛逐渐形成了书法家相互学习,不断进取,面向全国,敢为人先的良好风气。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好现象、好形势。我作为江西人,为江西书坛呈现的这种好现象大为欣喜。我经常有机会参加全国性书法展览评审活动,虽不能为家乡书法加分拉票,但每当评审结果公布,江西往往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的时候,那种心中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我这次回乡办展览,是真心实意,以自己研究与创作的成果,向家乡汇报,与家乡同道切嗟交流。我在数十年的学习探索中,已经形成自己相对独立,且比较清晰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审美观念。我的首届兰亭奖获奖著作《书法创作引论》,是我系统研究书法创作问题的结集。此书在近20年内,我又作了多次修改,最近,出版社将出版此书修订本。我这次的回乡汇报展,既考虑真实反映我的思考、研究与创作实际,也希望尽量反应我的创作观念,所以我设置了一组“日课”作品,有我最新研究成果篆隶二体书《石鼓诗全本》和金文《大篆书千字文》,又特别推出用自作诗词所创作,且作品数量最多的“诗翰”,在“对联”和书写他人文字的“卷轴”作品中,也尽量体现我追求文字内容、笔墨形式与心性情怀“三合一”创作观。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当代中国书法,正处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特殊时期。当下中国书坛,存在诸多迷茫和不确定因素,怪诞之风,胡乱之象,令人忧虑。但我注意到江西书坛,却是风清气正,没有什么奇奇怪怪,这恰如我们家乡的山水一样,一派清新,葱葱郁郁而生机蓬勃的景象。我的书法重视文化内含,崇尚大雅之境,兴之到处,可惊可喜,可颠可狂,但不趋怪诞,不敢胡乱。希望我的这种书法创作,能在家乡的书法同道中产生共鸣,找到知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