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围猎候鸟的黑色产业链

近日,一则河北白洋淀出现5公里长的捕鸟网,鸟类有进无出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盗猎候鸟的行为,不仅发生在白洋淀。在候鸟迁徙重要中转站——河北秦皇岛、唐山等地,不法分子围网盗猎候鸟的现象同样猖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此前在秦皇岛市卢龙县暗访时看到:数百米的鸟网隐藏在玉米秸秆中,网眼细密堪比蜘蛛网,鸟类一旦被缠住便无法动弹,越挣扎缠得越紧,惨叫声不绝于耳。

万里长空,候鸟南飞,本是人间美好一景。然而,动人的美景,却被一张张悄然张向天空的巨网所打破。这是鸟儿们的噩梦,也是不可承受的生态之殇。

捕鸟网阵被曝光后,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出动上千人次对多处捕鸟网进行了拆除。如此快速反应,值得肯定。应当说,这些年来,反盗猎和盗猎一直在上演着激烈较量。然而,为何捕鸟网阵依然难以清除,候鸟迁徙的路上依然危机四伏?

其中当然有客观因素。类似白洋淀这样的候鸟栖息地,地域广阔,监管难度很大。为了逃避打击,一些张网捕鸟者的行动也越来越隐蔽。非法盗猎的鸟网,往往架设在人烟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这就给日常管理和查处带来很大不便。

即便如此,打击针对候鸟的盗猎行为,依然大有可为。许多捕鸟网阵的发现,都是媒体记者和环保组织发现后,相关部门才随之跟进。可以说,媒体和环保组织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相关资源支持,都远落后于地方管理部门。可是为何,媒体和环保组织能常常走在政府部门的前面?这无疑值得地方管理部门检讨。

应当说,对于捕鸟网肆虐,一些部门不是没有作为,各地的“清网行动”,之前进行了一轮又一轮。但由于传统监管思维的根深蒂固,导致现实中的监管紧一阵松一阵,难以形成长效机制,这就给盗猎者可乘之机。比清除捕鸟网阵更迫切的,是改进管理和打击的思路,在日常管理中下足功夫。捕鸟网位置再偏僻,但通过人员和无人机巡查、鼓励公众举报等,都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何况还有诱捕器(俗称鸟媒机)等线索作为指引。如果各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线索,对每一起盗猎零容忍处理,对每一个违法捕鸟之徒都进行雷霆处置,刹住愈演愈烈的盗猎风气并非没有可能。

捕鸟网阵围猎候鸟固然令人触目惊心,但比之更可怕的,是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从捕鸟网、诱捕器公开在网络上销售,到上游捕鸟,中游收购、贩卖、组织捕鸟,下游集中批发,终端消费是流向餐桌或者笼养。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之下,不法者靠着黑色产业链牟取暴利。从这层意义上说,保护迁徙的候鸟,不只要破除捕鸟网阵,更需要完善立法、强化执法,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白洋淀等地候鸟保护的关键其实在区域之外。从网络电商到各地管理部门都应守土有责,民众也应抵制鸟类的相关消费,向捕捉杀戮候鸟说不。

据估计,每年有620万只候鸟要从繁殖地飞往越冬目的地。候鸟迁徙路途上,变化莫测的自然环境已经使得迁徙候鸟面临各种恶劣挑战,如果再加上人类的影响和屠戮,候鸟种群安全将岌岌可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此前曾指出,由于非法捕杀和贸易,每年成百上千万只候鸟正在从地球上消失。这是候鸟的危机,也是地球生态的危机。对此,人类不能置身事外。(作者:于平,系媒体评论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