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昌市第九医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一天6班倒

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要求穿好防护服。

给护目镜涂上酒精和碘伏,能避免护目镜起雾干扰工作。

疫情笼罩下的城市道路,人车稀少。彼时,阵雨正冲洗着洪都中大道的路面,而在位于这条路上的南昌市第九医院综合大楼10楼,隔离病房内的医护人员们脚步匆匆……

昨日,晨报记者穿戴好防护装备,探访了定点救治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医护人员为了根除疫病、防止传染,脚步不曾踏出医院以外的地方。他们的一天被均分为6个工作时段,每4个小时就会交接换班。上班时,他们会穿上3层防护服、戴上2层口罩和2层橡胶手套。在病房里,他们一刻不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送药打针、照顾起居……

准备工作

15分钟就能穿戴好一整套防护装备

对于身处全国各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而言,除了紧缺的防护服和N95口罩外,防护镜起雾是第二大难题。记者在南昌市第九医院的10楼清洁区一小桌子上看到,上面摆满了镜片呈现出透亮棕色的护目镜,显然这不是护目镜原本的颜色。

“进入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需要穿戴好3层防护服、2件口罩、2层医用橡胶手套和1个护目镜。”时值下午3时40分,前来交班的刘璐是该院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参与救治疫病的护士,她向记者坦言道,穿着好这一整套防护装备,最初至少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现在动作快,15分钟就能穿戴整齐,喘不过气都是小事,但这护目镜起雾一模糊,特别影响工作,不过现在好了一些。”

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的脸庞因为两层口罩的重压出现了“印迹功勋章”,护目镜起雾后凝结的时候更让他们感到不适,“呼出去的水汽打湿了两层口罩,还让护目镜起了雾,时间一长,护目镜上的雾都化作了水,时不时地向下渗,看电脑屏幕都要贴近些看。”到下午4时16分,感染二科的黄医生从隔离病房下班出来,在历经4小时的“作战”后,她面带疲倦地向记者描述了重装之下的真实感受,“4小时,一点也不短。”

呼吸内科护士长刘金花也因为护目镜起雾,差点撞上隔离病房的过道墙壁,“小护士跟我说,眼镜上起雾看不清,平常10分钟就能埋入的置留针需要花上半个小时。”除了看不清,对于医护人员而言,由于两层手套的原因,他们也“摸不着”,“手套厚,找血管的手感也不精准了。”

暖心故事

患者的理解打消了护士工作的顾虑

护目镜起雾虽然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却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记忆。

隔离病房内最年轻的小护士刘璐就告诉了记者这样一件温馨的小事:某天下午她当班,准备给一位40余岁的阿姨打留置针,但护目镜上的雾水让她感到为难,针管刺入过深过浅都会影响输液给药,由于要防范院内感染,她不能让防护服接触到地面,只能屈身弓腰完成这一耗时半小时的工作。

“护目镜的雾水滴落在病床上阿姨要打针的手臂上,我那时候很紧张,擦也不能擦,动也不敢动,生怕前功尽弃。”刘璐向记者回忆起当时情境,令她意料之外的是,那位阿姨亲切地跟她说:“别紧张,小姑娘,我自己擦(水滴),(针)没打好,还可以打第二针。”一句简单的话语打消了她紧张的情绪,也顺利完成了留置针的埋入。

但对于仅能在隔离病房工作四小时的医护人员而言,分秒必争,“一天6组,一组3个护士,1个医生,4小时内需要照顾好22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起居,片刻都不能停。”护士尹玉洁是个从医17年的老兵,但对于这样的专业人士而言,动作快也忙不过来。

“要不试一试把牙膏涂在护目镜上?酒精也试一试?肥皂也可以……”一时间隔离病房内最大的话题就是除护目镜上的雾水,医院内各类液体剂都被大家拿出来试了试。在经过三两天的“科研攻关”后,终于制定出了一套操作规范。 护目镜上先涂一层酒精,等晾干后,再涂一层碘伏,再等晾干,就可以使用了。群策群力的结果,体现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虽然不能完全去除雾气,但至少能看清了。”

责任担当

历经百战的“老兵”率小护士抗疫

在该院综合大楼9楼是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生活区,从医23年的朱冬红是感染二科的主治医生,此前她一直在和艾滋病防治作斗争,因为疫情紧急,这位膝下育有两子的母亲主动写下请战书去抗疫一线。“对于一名传染病医生而言,做好了防护,就敢在前线和敌人厮杀。”

算上这次,她已经是第11年在医院过春节了,“在隔离病房内有许多年轻的医护工作者,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之下,每个人的心理压力都很大,但大家也清楚没人能替代他们走在最前头,而我作为一名‘老兵’,要引导医患两者学会‘开闸泄压’。”朱冬红告诉记者,不少病患都加上了医护人员的微信,“大家在微信约好,疫情结束,出来好好吃一顿。”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这是医院的执业信条。胡敏华、刘金花、李梅是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的护士长,她们的工作事无巨细,全天在线,电话待命。对于这三朵抗疫金花来说,工作时间往往不止4小时,甚至她们每天只睡4小时。

“我们护士长都经历过SARS、甲型H1N1等各类重大疫情,但我们也是一步步成长过来的,带好‘新兵’才能打赢这场战‘疫’。”发热门诊护士长李梅告诉记者,在疫情初期,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一下猛增,病区不够用,让年轻医护人员感到不知所措,“我们亲力亲为,从穿防护衣,到指导打针、排班、送饭等,我们竖起一面不倒的旗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