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有:柴桑医疗隔离区里春意浓

(一)疫情就是命令!

“立即抽调人员组建柴桑区医疗隔离观察点。”

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两张办公桌, 隔离区就这样开始工作了。

“带好个人私人生活用品,2月6号上午8点必须到位。”

到!张立有同志主动请缨。因工作经验丰富,被派为隔离区的负责人。他带领抽调的所有医护人员立即到位。

上午,他组织大家学习文件和相关知识,进行现场培训、流程演练,安排协调人员、物资到位。下午迎来了首批被隔离人员。

这个上午需要争分夺秒,需要小心翼翼,更需要思想统一、勇往无畏。张立有带领大家,在一张空白纸上,书写了迎战病毒、勇于牺牲的奇迹。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

今年38岁的张立有是柴桑区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口腔科主任,同时他还是一名中共党员。1月23日,刚到吉安永丰老家过年的他,接到取消休假的通知,立即返回医院待命。凭着经验判断,这将是一场“恶仗”。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他每天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变化,组织门诊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和知识,及时掌握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和疫情信息。

当医院组建医学隔离观察点时,他勇挑重担,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新冠肺炎,人们谈毒色变。隔离观察点入住的人员,都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这里无疑是高风险的区域,就像战场,随时都可能有炮弹落下。为了保护好医护人员的安全,他带领大家戴双层口罩,全力做好防护工作。

(三)为大家“擦亮了眼睛”!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双层口罩护目镜,医护人员行走都困难。有时还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液上下楼梯,为各个病区、楼道进行消毒。看着队友跟着自己从事这样艰难,危险的工作,张立有特别揪心。

他很想做点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为大家“擦亮了眼睛”。因大家的护目镜起雾严重,根本看不清地面,加上这些天天气变化地面回潮,地板特别的滑。大家工作起来特别不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立马网上查找,多方打听,但都没找到好办法。有一次闲聊,队员说网上有人说,用碘伏涂抹会好些。试了,结果也不尽人意。他临机一动,说碘伏不行就用洗手液试试。说完他把洗手液均匀的涂抹在护目镜上,然后用纸巾细心的擦干净,试了试发现效果很好,工作四五个小时护目镜都非常清楚。

问题终于解决了,他还不停的叮嘱大家慢点,小心,注意安全,注意防护好自己。

(四)工作有条不紊!

隔离人员,无疑是焦躁不安的。医者仁心,张立有带领团队特别关爱他们。

每天一有空余时间,他就组织大家开会,了解隔离者的所想,所需,所求。发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亲自打电话,做好解释按抚工作,并切实解决其所需。

他密切关注医疗垃圾整理,称重,标示,转运流程是否安全合理。

他尽力优化工作流程,提前按排好每个人第二天的工作任务。让工作有条不紊,让每位医护人员劳逸结合,不至于太过劳累生病。

他时常叮嘱大家注意身体,在隔离期间干万别感冒。

(五)确保隔离人员各项指标正常!

2月13日16:00,一位隔离者说自己不行了,说完就没了声音,还不停地颤抖。张立有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奔进隔离污染区查看病情,发现病人因低血糖加上心理紧张诱发癔症。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检查、治疗,心理疏导,很快恢复了。他还不放心,立即向领导请示要求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经上级领导的批准后,做好防护措施,他亲自陪同到医院完成相关检查,确保隔离人员各项指标正常才安心反回隔离点。

当他安顿好病人,脱掉防护服时己经到晚上凌晨了。

隔离者大多情绪激动,很容易出情况。被隔离人员中,最年长的83岁,体弱多病;最小的7岁,还有一名10岁智障儿童。并有多名糖尿病患者和心脏病患者。

(六)特殊的生日!

一忙,就到了深夜!也许只有这个时间他才能空下来、静下来想想自己的家人是否都安好。他妻子也是柴桑区中医院的职工,非常支持他的工作。2月9日是他的生日,当大家下班出来,已是晚上7点多了。没有生日蛋糕,也没有家人陪伴,是“战友们”为他唱起了生日祝福歌!

他感动地说:“谢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一起奋战在一线的同仁!有你们在,我并不孤单,已经很幸福了!冲锋在武汉前线的医务人员才是最辛苦的,最需要被关爱和祝福的。”

2月13日,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第一批隔离人员隔离时间到期。被隔离人员解除隔离有着严格的程序,先是采集咽部分泌物病毒核酸检测。如果核酸阴性再进行胸部CT及抽血化验。这天,他早早的就起来了,亲自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们,并一一打电话告知她们做好采集咽拭子的流程,并做好相关准备。采集分泌物是风险最大的一项工作,患者随时会打喷嚏,而且是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张立有亲自为他们采集咽部分泌物。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张立有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勇于担当和主动作为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医务人员学习。(九江市柴桑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