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令”朝令夕改,未免用力过猛

2月26日,黑龙江巴彦县一份关于暂停销售各种酒类的紧急通知在网络热传。巴彦县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工作人员此后证实了文件的真实性,并表示指挥部已将其撤销,“为了控制疫情出台禁酒令,后又考虑到社会舆论,所以将其撤销”。(上观新闻 2月27日)

就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来看,引导和遏制民众扎堆、聚集仍然是最好的“疫苗”。事发后,从当地官方的回应看,出台“禁酒令”的考虑,是为了该避免出现民众因喝酒而聚集情况的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地在面对疫情时态度还是谨慎的、应对措施还是有预见性的。但是严格疫情防控,不仅要考虑如何防止病毒传播,也要考虑民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更不能少了法治思维。

以暂停市场销售酒类的方式,来杜绝民众因喝酒而聚集的疫情防控手段,草率之余更用力过猛了些。疫情防控,要防范的是民众聚集,而不是控制民众喝酒,即使是民众可能因喝酒而聚集,且不说聚集人数多少,概率有多大,绝对不会有去单位上班、到超市购物那么集中、那么严重。特别是,在当前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已经到位的情况下,民众想要串门喝酒的难度不是一般大,除非当地防控措施落实得比较松散,否则很难出现民众因喝酒而聚集的情形。

以暂停市场销售各种酒类来遏制民众喝酒,这样的逻辑思维和工作方式,表面上看似很有道理,毕竟民众买不到酒了肯定就不会喝酒了,进而也就不会发生因喝酒而聚集的问题,但实际却是以偏概全、搞“一刀切”。以防民众“喝酒”来防民众“聚集”,既扩大了管控面,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也有可能在群众中营造起过度紧张氛围,这些对疫情防控来说,都不是好事。

疫情防控要严格,更要精准,越是在疫情防控吃紧的时候,越要做到科学精准、依法而治。当地“禁酒令”朝令夕改,不仅暴露出工作不细、防控搞“一刀切”、措施用力过猛的问题,更说明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中,当地还需要在政策把握、法治思维方面补齐短板,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

疫情防控政策,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也关乎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还会涉及政府公信力。出台防疫政策,不仅要认真研判疫情形势,做足功夫,有预见性、有针对性,更要考虑民生问题,拿捏好防疫与促进生产生活的平衡,绝不能让草率的、不当的防疫政策给防疫添乱、添堵,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同时,更消解了防疫严肃性。(白文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