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把“直播现场”变成“车祸现场”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部分地区出现农产品卖出难、卖价低等问题,为有效促进消费扶贫,带动农产品销售,各地县长、书记纷纷走出办公室、走进直播间,为自家特产“站台”“呐喊”。但是,5月9日,在陕西城固县,“县长直播带货”却惹来非议。原因在于,该县的一份红头文件显示,“要求全县帮扶干部最低消费50元”,这种“摊派式”消费行为遭到舆论强烈指责。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方式,表现出强劲势头,各地县长“加持”更让其广受追捧。如果直播活动变现受益,不仅有利于推销农产品盘活经济,更能真正帮助群众纾难解困,势必会获得群众的“好口碑”。然而,如果强行规定“最低消费标准”,不仅会招致“被自愿消费”干部的抵制,更会损害政府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得不偿失。

事实上,官员直播的初衷是帮助农产品打开销量,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只有农产品的质量真正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才能帮助本地群众脱贫致富,所以不论从哪种角度,城固县这场“带货直播”都值得各地警惕和反思,要防止把“好事办坏”,谨防把“直播现场”变成“车祸现场”。

同样,此次城固县“闻过则改”的态度也值得点赞,当一边倒的批评声音袭来时,城固县没有选择视而不见,也没有含糊其辞、推卸责任,而是在当晚就立即予以回应,承认了相关文件的错误,向扶贫干部和网友致歉,并且“迅速进行了纠正”。

谁也不是天生的“李佳琦”,只要是真心为百姓干实事,即使一开始销量不佳也可以理解,工作错误不要紧,只要思想不出错就行。在城固县道歉之后,部分民众也善意的表示,“虽然强制的做法实欠考虑,但也为官方的道歉点赞!”舆论批评的从来都是错误本身,而不是因积极履职、创新作为而犯错的人,怕错求安,才是孕育祸害之源。

不过,“县长们”还应该认识到,“直播带货”是一门很有内涵、很有挑战性的课程,要掌握好这门课程,光有良好的态度还不行,还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本领才能让群众心甘情愿“买单”。任何时候,老百姓更关注的依然是产品本身,只有遵循市场规律,扎实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才能赢得“回头客”,任何企图在背后做点“文章”的行为都只会适得其反。

杨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