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90后包租婆拥有400栋楼”的视频冲上了热搜,抢眼的标签立刻为这则视频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与争议。
不少人认为视频的内容其实是在传达一种病态的价值观,“不想努力了”、“想躺赚”成为评论区的主流观点,尽管这些言论颇有自嘲意味,但同时也反映出包租婆职业在高压环境中恰好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也有人认为视频中的“D姐”通过自身的敏锐的洞察力和经济头脑才创造了今天的财富,也不失为一个励志的奋斗故事。
但视频本身只是一场营销的闹剧,不值得公众花费如此之多的注意力对视频传达的内容进行讨论。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自媒体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劣质内容进行包装营销?
视频中的“90后”、“包租婆”、“400栋房”等抢眼的标签立刻为视频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但仔细想一想,这些标签都充满了浓厚的营销气息。制造吸睛的噱头,是不少自媒体常用的营销手段,这个视频中则更是将这一手段运用到了极致。“90后”等一众标签令微博受众中的重点群体—青年人当即对号入座,成为话题热度的最大贡献者。手段暂且如此明了,而其目的也不难推断。通过制造噱头营销视频,获取流量,从而拢获资本进行合作,说到底,就是为了赚钱罢了。
赚钱可以,但得有底线。噱头一旦跨越了“真实”的底线,就会与谣言和虚假为伍。回到视频,噱头之一的拥有四百栋房是否真实?一栋房赚50万引起的财富计算是否属实?且不说限购令的存在,单“收租就得花15天”这种博人眼球的结论,就已经足够引起受众们的质疑。视频的底线在于真实,如果为了赚取流量而丢失这一底线,视频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也不就不要怨笔者前面对这则视频的“劣质内容”的定位了。
自媒体的发展让流量为王成为行业准则。这一准则本身就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一味的追求流量,谁对内容的质量负责呢?难道受众就该理所应当地为这些劣质内容买单吗?长时期的生活在生产低劣内容的媒介环境中,谁又为受众日趋下降的审美标准负责呢?
当然,内容生产与审美本身就是双向互动的。生产低劣内容的原因在于受众对于浅薄话题的追求,不必加以思考便可获得愉悦是娱乐至死时代的特征,内容生产者们主动迎合了这一趣味。这就要求受众们提高审美标准,拥有更加清醒理智的辨别能力。而内容生产者们也必须追求高质量的输出,不要让流量为王成为整个行业至上的法则。只有这样,才能让流量营销失去意义,让没有底线的低劣内容无处遁形。
郭欢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