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和产业扶贫的长期性、艰巨性,为今后扶贫产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江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产业扶贫“强筋骨”、教育扶贫“断穷根”、精神扶贫“添动力”,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特别是产业扶贫的思路和脉络逐步清晰、作用日益凸显。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有的基础薄弱地区扶贫产业体系还不健全,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脱贫致富,产业是支柱;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因此,我们要在深化认识、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尽快克服疫情造成的影响,在强产业、固根本上下更大气力、有更大作为,把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做好。

强产业要强在特色上。有特色才有市场、有竞争力。农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依赖性强,农产品品种和品质存在区域差异。产业扶贫要做强,就必须加快发展特色种养、特色林果、特色加工和乡村旅游,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片一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将各具特色的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破解农产品同质竞争和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从而促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全面优化。特色产业如何发展,一方面,要充分注重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尊重群众意愿,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从政策、技术、公共服务等方面,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强产业要强在品质上。精准扶贫,产业是根;发展产业,品质是魂。“小木耳,大产业”。为什么陕西柞水县木耳这么走俏?主要原因是品质好。它源自生产黑木耳的上等菌材柞树,以其质地脆嫩、个大肉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驰名。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品质优良始终是激烈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不二法则。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也有不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优产品,像南丰蜜橘、赣南脐橙、于都富硒蔬菜等。要保持和拓展产品品质优势,始终盯住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把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摆在突出位置,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品质、效益的全面提升,显著提高农业产品绿色、优质水平。

强产业要强在经营上。“酒香也怕巷子深”,强产业既要强生产,也要强营销。当下,一方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微信、直播、开网店、定点直销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解决因疫情造成的农产品积压问题,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要尽快弥补物流不发达、农副产品不达标、电商人才匮乏等短板,建立长效的电商扶贫协作机制,拓展市场营销渠道,让“流量”和“数据”也成为脱贫增收的重要生产资料,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机制,带动农民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比如:瑞金知名品牌“廖奶奶咸鸭蛋”采用合作社模式,成了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致富蛋”,有效改变了贫困户在农业生产单打独斗的状态。各地要因势利导,围绕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完善产业经营机制,提高扶贫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