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今天,三周岁!蓉江新区三年大变样答卷来了!

2016年7月组建以来,赣州蓉江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区四中心”发展目标,坚定不移打好六大攻坚战,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建设,全区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艰苦创业,敢闯敢干、攻坚克难,努力在“一张白纸”上绘就“美丽新画卷”,奋力打造城市发展新样板。三年来,新区建设总投入253亿元;实施城建项目220个,完成投资229亿元。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三年大变样”初显成效。

规划建设上保持定力、耐心

坚持规划引领、先谋后动,稳扎稳打,有计划分步骤推动新区建设与发展。

科学确定开发时序。聘请全国知名规划设计团队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生态景观、交通组织等规划(课题),科学把握新区建设发展的节奏、时序、力度,谋划了起步区、核心区、后期建设发展区。三年来,集中力量重点建设蓉江三路以东、紧邻章江新区的26平方公里起步区,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到2019年底起步区道路成环成网,全区骨干路网框架初步显现,城市区域外围边界道路已基本清晰。投入56亿元建成道路23条、长约50公里,新建在建道路总里程达110公里,“东西向”打通了和谐大道,“南北向”新时代大道通车,环绕城区长23公里的滨江路路基全线拉通,创业大桥、创业路、过江隧道、蓉江四路等骨干路桥工程顺利开工并加紧建设。

扭住关键保障发展。将征收搬迁作为新区发展的关键任务来抓,保障城市发展用地,千方百计筹融资。在组建之初集中全区力量出击武陵板块征迁,用60天时间完成征地2000亩、拆除房屋38万平方米,迅速打开了局面。三年来,聚焦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高强度持续推进征收搬迁,征收土地2.3万亩,拆迁房屋7600多户268万平方米,保障了全民健身中心、市中医院新院、人才小镇、赣深客运专线等一批市级重大项目,以及和谐大道、蓉江一路等一批骨干路网项目顺利建设。2019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顺利完成“三年翻两番”的目标任务。融资平台不断壮大,新区平台公司获得主体信用“AA”评级,成功发行15亿元非公开项目收益专项公司债。

着眼长远夯实基础。立足“百年大计”,精心谋划建设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坚持“先地下、后地上”,规划“两横五纵”地下综合管廊38公里,已建成4.69公里,完成投资5.15亿元。蓉江一路地下综合管廊2017年8月开工、2019年底完工,成为赣州市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首次在国内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采用了光导管技术,同步敷设电子标签,采用电气化全智能控制,同步建设了管廊运营中心,“地下智慧管网”系统基本建成。在建设之初就开展了余土平衡测算,在中心城区率先建成可容纳550万立方米的弃土场。针对新区三面环江的状况,开展防洪堤建设和岸线生态整治,三年来建成长约16公里的防洪堤,2020年蓉江新区范围内蓉江、章江岸线防洪工程将全线建成。

项目建设上注重品质、品位

把高标准、高品位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坚持“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坚持精细精致,力争把每一个项目建设成为精品。

高品位建设花园城市。按照“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利用滨江岸线和水系生态,规划建设“一廊五脉七星多园”的生态体系。引进上海园林集团采用EPCO(即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管养一体化)模式,推进了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包括七大主题公园以及1条防护林带和18条市政道路绿化。三年来,建成公园绿地面积1500亩,在建2250亩,滨江公园北段、新世纪公园北区将正式开放,时尚生活、浪漫休闲、生态滨江为一体的滨江景观带基本形成。同时,高品位实施道路绿化、亮化和彩化,初步形成了“三季繁花、四季葱郁”的靓丽道路景观。“山入城中、水绕城旁、绿网串联”的花园城市格局初步呈现。

高品质打造城市“U”型空间。在佳景路、创业路、景明路等道路的规划建设中,精心设计道路断面,科学设置中央景观隔离带,运用彩色沥青明确非机动车行车范围,在赣南大道、创业路交叉口设置中心城区道路第一个左转等待区,将道路交通空间、路侧景观绿化空间与道路两侧的商铺、人才公寓、园区等区域,围合形成充满时尚活力的复合型街道空间。同时,将道路路灯、指示牌、红绿灯、监控探头等杆件集成整合,同步优化变电箱设置,率先在全市城市道路中实行了“多杆合一”“多箱合一”,既节约资金,又美化了视觉感受,还净化了通行空间。

高标准建设学校。建成投入使用的师大附小、师专附小、武陵小学等3所小学,功能布局齐全、硬件设施和生态环境达到全省一流,每所学校均高标准建设食堂和午休楼,受到社会和家长普遍赞誉。新建学校采取大门内移,入口附近设置非机动车临时停车区,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地上建设运动场,地下建设停车场),合理设置家长等候区和学生接送区,有效解决了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难题。

高效能建设返迁安置房。按照不低于普通商品房的标准,创新采用了“工程管理+施工总承包”一次性招标方式,引进优质的开发、管理、施工建设单位,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飞行检测,有效保证质量、提升品质,大大缩短工期、控制成本。全区规划建设返迁安置房18000多套,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现已建成5900套、6100户,面积98万平方米。2019年5月,我区首个返迁安置房温馨家园F1-20地块开始分房,已分配890多套,创造了我市返迁安置房从建设到分房的最快速度。

产业发展上瞄准首位、错位

围绕“四个中心”发展定位,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大数据、文旅、康养等产业,主动融入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做好招大引强文章。区党政领导班子带头招商,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进了北京易华录、清华启迪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了以大数据、物联网为主的赣南数据湖和启迪科技城等项目建设,赣南数据湖示范园投入运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中心建设,引进了北京中书资源、广州富力、深圳世纪飞歌等龙头企业,启动打造赣州中书文谷、富力现代城、飞歌律动音乐公园等文旅项目。谋划推进总部经济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建设,抓好了前期选址规划,编制了赣州金融商务区土地开发规划中期方案。三年来,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259亿元,其中100亿以上项目1个,30亿元以上项目4个。

做好产业培育文章。利用旧厂房进行改造,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打造了全市风格独特、环境一流、设施齐全的516双创产业园和云创智谷新经济双创园,园区配套建设酒店、茶饮、食堂、超市、停车场、人才公寓、运动健身场所,实现创业企业直接“拎包入住”。2018年底开园的云创智谷新经济双创园吸引了61家新经济企业入驻。516双创产业园吸引了43家规划设计、图审咨询、勘察监理等企业入驻,吸引了一批规划设计创新人才入园创业,两个“双创”平台实现了以“小产业园区”吸纳人才的聚集、企业孵化。

做好营商安商文章。建立了“四个一”联商招商服务机制,即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和机关干部挂点联系帮扶企业制度。以建设“五型”政府为契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成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行了错时延时服务。推进证照改革,实现了39证合一。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开通“赣州通”蓉江新区分厅,实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办照“一次不用跑”。

生态环境上凸显宜居、宜业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减法”组合拳。

做好“减法”。建立产业发展负面清单,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保准入机制,从源头上抓好生态环保控制。全面摸清家底,对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实行“退城入园”,威赛光电、港源制衣等一批加工企业顺利迁出新区,启动了海螺水泥、双胞胎饲料、正大饲料等企业搬迁退出工作。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重拳整治拆除了“小散乱污”811家小家具厂,全面关停了禁养区内122家畜禽养殖场。全面实施了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彻底清理了区内33家烟花爆竹零售经营门点。实施建筑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治理,从源头上切断空气污染源,大力提升了空气质量。

做好“加法”。从水系源头和自然生态本底保护上做起,建设了沉淀池和污水处理设施,从源头控制水源、保护水质。充分利用原有山势、水系、山塘、古树等自然生态资源,不挖山、不填塘、不砍古树,保护436棵古树和56个水塘。与城市道路同步规划建设截污干管一期、二期,建成截污干管6公里,市政道路污水管网71.7公里,结束了新区范围内污水无处排放、四处横流的历史。

公共服务上聚焦优先、优质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解决一批民生实事,三年民生支出累计完成12.48亿元。

坚持教育优先,办人民满意教育。积极推进联合办学,依托驻市高校资源,精心打造设施一流、名师集聚、管理精细的成长花园系列学校,分别与赣南师大、赣州师专、市保育院、赣州中学合作共建中小学校或幼儿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名师团队示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大幅增加,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完善医养设施,提升大健康服务能力。联合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合作建设了高校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完成了1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采取“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的模式,基本解决了金色春城小区及10个村(居)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建成9个公有产权的村卫生室,启动了乡镇医院改造提升工程和新区惠民医院项目建设,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打造智慧新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系统构建了“1141”体系(即建成一个运行中心;城市治理、社会民生、产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类智慧应用;一个数据公共信息平台;一套公共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运行指挥调度中心2019年底上线运行,建成3个智慧校园、2个智慧社区、5条道路智慧交通系统,实现了指挥协同、数据互联互通。此外,积极补齐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了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下大气力破解了一批“停车难”“如厕难”“入园难”等民生问题。例如,对标国内一流,突出“智慧”“共享”元素,建设了金色春城立体公共停车场,在人群集中的返迁安置房小区、学校和产业园区提前布局地下停车场或地面停车位,利用商铺前的退让城市空间结合景观设置开放的生态绿色设施;探索建立政府投资性公共服务设施闲时开放机制,对新建学校、产业园区的停车场、体育文化设施实行了社会开放共享;通过“建、管、用”三措并举,推进“厕所革命”,让群众“方便”更方便;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引进上海福寿园公司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子印公墓区,建成后将满足我区未来30年的殡葬需求。

城乡发展上坚持统筹、统管

把农村建设放在城市建设的同等位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构建赣州中心区城区“后花园”。

坚持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严格执行“三个落实”。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882户、9710人,现已实现脱贫2791户、948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1%,“十三五”贫困村潭口镇坳上村2019年顺利实现脱贫退出。全区城镇贫困群众均实现全覆盖结对帮扶,各项解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坚持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按照城市道路标准,规划建设了22.5公里南部村庄“一环三纵”道路和穿(跨)京九铁路6个通道。2019年10月生态路下穿京九铁路通道顺利打通,同年底,南部村庄“一环三纵”道路建成约11公里,剩余道路预计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结合村庄主干路网建设,统筹推进了自来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类市政管网同步进村入户,加快推进了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及我区特殊地理位置,明确了发展花卉苗木特色首位产业,采用PPP模式,以“现代农业(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在南部村庄精心打造迳背田园综合体项目,并以此项目为龙头,培育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均衡发展脐橙、蔬菜产业,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新增花卉苗木1000亩、脐橙500亩、蔬菜800亩。

大力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通过市场购买服务,引进中联重科、福建龙马两家大型环卫保洁公司,实现清扫保洁城乡全域覆盖。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对金富康居等38个老旧住宅小区进行了提升改造,修补路面、裸土硬化面积4.5万平方米。统筹安排资金用于所有村(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并区级配套工作经费构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干部作风上依靠苦干、实干

面对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坚持实干、苦干、拼命干,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奋力完成工作任务。

齐心协力促发展。在推动六大攻坚战中,建立并坚持落实区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区分管领导每周调度机制,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一区四中心”区党政领导班子认领机制,形成了全区上下“一盘棋”、齐抓共管的良性局面;在全市保文创卫攻坚战中,面对底子薄、基础差的状况,实施区领导班子挂点包片,区直区属(驻区)单位结对共建,全面推行路长制、网格化管理,全员上阵坚持一边倒,大力改善提升老旧小区、105国道沿线、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保文创卫”任务。

改进作风提效率。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一线,把党员干部放到征拆、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一线锻炼。武陵板块征拆仅用60天拆除房屋38万平方米;云创智谷产业园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开园;从征拆、规划设计、破土动工到投入使用,仅用两年时间建成了3所小学,师大附小一年半实现开学招生。同时,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勇于担当破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解决拆迁户反映强烈的村组预留地问题,出台并实施了村集体预留地货币化结算政策,全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11.8倍,所有村经营性收入均达到了10万元以上,较好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长期低下的问题。利用遥感测绘技术,对130平方公里全域范围进行了航拍,坚持查违拆违控违同步推进,敢于直面征拆遗留问题,依法推进9个重大征拆遗留项目,完成了89个攻坚任务,实现26平方公里起步区基本完成征拆。

百舸争流春潮涌,奋楫扬帆正当时。赣州蓉江新区三年发展变化有目共睹,站在新起点,放眼新征程,22万新区干部群众必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只争朝夕的干劲、攻坚克难的勇气,昂首阔步朝着“五年成规模”的既定目标迈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