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陶望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重点是要畅通金融服务“三农”渠道。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胡汉平建议,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三农”领域的影响,要扩大涉农产业信贷投放,大力发展涉农担保机构,解决涉农抵押物处置难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胡汉平
胡汉平注意到,近年来,国家在农村金融方面,通过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开展了有益探索和尝试,迈出了积极步伐;但当前融资难、融资贵,依然困扰着金融支农。
胡汉平指出,金融支农考核统计不精准,目前衡量金融支农考核统计指标口径过宽,非支农贷款没有准确剥离,通常以县域为单位,都纳入到涉农贷款,往往看到贷款数额很大,但真正落到农业农村领域的却较少。“这也是为什么贷款年年增,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解渴的原因。”
对此,胡汉平建议要细化金融支农考核统计指标,突出产业发展、农村建设领域,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为重点,设计一套管用、好用的金融支农考核统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向“三农”领域精准滴灌。
此外,农村金融产品还有无法适应涉农主体多样化需求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贷款门槛高、贷款利率高、贷款规模小、周期短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对此,胡汉平建议扩大涉农产业信贷投放,围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确定金融服务重点,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特别是向现代农业倾斜;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支持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优势特色产业、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加大高标准农田、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入。
“农业风险分担机制仍不健全,制约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的支持。”胡汉平调研发现,农村土地等产权的物权界定和保护还不完善,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的抵押担保存在政策与法律不配套的问题,在操作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缺乏政策依据和标准。
对此,胡汉平建议出台担保方面的相关政策规定,将农民土地经营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其他已经明确权属设施的所有权纳入抵押贷款物范畴,推动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获得长期稳定的金融贷款支持。同时,适当放宽涉农贷款规模和要求,加大对提供“三农”金融服务的奖励力度,明确涉农贷款占银行贷款的最低比例等。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仅能获得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的短期贷款;而在企业设备购置、品牌建设方面,很难获得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
“要大力发展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等政府性涉农担保机构,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平台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等作用,解决涉农抵押物处置难问题。”胡汉平建议积极探索以仓单、订单等作为风险缓释手段的贷款融资方式,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具备条件地区开展包括大型农机具在内的农业生产设备设施抵押贷款业务;支持涉农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不断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