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晨报曾以《我省互联网医院上线在即,线下高品质大医院被“搬”上互联网》为题报道了我省互联网医院建设进展。近日,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以来,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百姓线上问诊咨询需求有了显著增长,我省互联网医院也得以加速发展。目前,南昌各省直医院互联网医院问诊咨询量正平稳上升。在这些咨询群体当中,年轻群体占总量一半以上。
医生线上“接单” 解决患者咨询
“我喉咙有点不舒服、我测体温有点低烧、我感觉胸闷……”今年2月初,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南大一附院利用其自身在建互联网医院平台搭建了“互联网免费问诊咨询”,该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郭炬成为了第一批上岗的“线上医生”,在线上面对患者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早已对答如流。
“当时我主要负责互联网医院发热门诊的新冠肺炎咨询工作,前来咨询的市民大多数都是心理紧张,只有少部分患者需要引导至线下就诊。”郭炬告诉记者,他一天最多曾完成20人次的咨询量。“我觉得我第一次线上问诊的成绩还算不错,能帮助到很多患者,减少了大家就诊时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也缓解了发热门诊的就诊压力。”
今年2月份,南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发热门诊完成了400余人次的免费咨询。“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院继续发挥其‘高流量’的优势,像日门诊量高的消化内科、皮肤科、口鼻喉科在线上也是市民线上咨询量的前三。”该院质控科副科长杨旭丽表示,诸如皮肤科这类“小科室,大门诊(住院规模小,日就诊量大)”的科室是线上咨询的热点科室。
15岁至44岁咨询群体占总数七成
今年25岁的市民李女士曾使用过丁香医生、阿里医生等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咨询服务。“我觉得这类线上问诊咨询挺方便的,毕竟现在年轻人工作忙,只能在周末抽一天去医院就诊。”李女士向记者表示,若不是病痛难忍,她一般不会选择放下工作立刻去医院就诊。
而从各省直医院互联网医院咨询量总数上来看,从2月1日到5月27日,南大一附院和南大二附院分别为8571人次和7731人次,且从月均咨询量来看,呈现逐月上升的态势。“我们院的互联网医院,现有5万4千人次的注册用户量。近日以来,咨询群体数量在上升的同时,不少用户都成为‘老用户’,就医关系稳定了,也有利于患者后续的复诊。”杨旭丽分析道。
从两家医院互联网医院问诊咨询量的年龄层来看,0至14岁的占1成,15岁至44岁的占7成,45岁以上的占2成。“年轻群体对于互联网医院这个新生事物还是容易接受的,我们打算继续向慢病比例高的老年人群体推广,线上多跑数据,线下不跑腿是最理想的就医体验。”南大二附院医疗市场运营处处长于斌如是说道。
而从地域上来看,有一半是南昌本地的咨询者,另一半则是省内其他地市的咨询者。“让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走向全省基层,互联网医院是一个重要桥梁。”杨旭丽对此认为。
互联网医院“一对一”为特殊群体服务
在我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期间,省妇幼保健院、省肿瘤医院、省儿童医院等三家省直三甲专科医院也临时开启了自身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咨询服务。利用其医院专科特色,为婴幼儿、孕妇、癌症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了“一对一”的专业解答。“虽然医院会针对患者自身疾病的常见问题作科普宣传,但是患者更倾向于得到医生个性化的问诊咨询。”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陈志萍对此认为。
此前在各大互联网诊疗平台有着上千人次咨询量经验的南大二附院心身医学科住院医师胡飞虎对此也深感认同。“以我所在的心身医学科为例,就诊患者都是心理障碍疾病为主,也有产生抑郁情绪的普通人,科室的性质决定了医生和就诊群体的关系必须是‘一对一’。”
“根据主诉者的情况,我会给予其处理不良心理状态的建议,若是患者的病情进展,我也能及时跟进提出诊疗建议。”胡飞虎认为互联网医院不受地域时间上的限制,能更快地介入到这类特殊群体的诊疗过程。
未来推进分级诊疗 完善线下送药物流
“线上医患端的工作我们已完成,届时会有500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上岗看诊,现在正在完善线下送药物流服务,好让线上线下‘合成一线’。”南大一附院信息处处长曹磊告诉记者,当前互联网医院只能提供问诊咨询,尚不能由医生给线上复诊的患者下医嘱处方。
记者还从近日我省首次举办的人文医学与医院文化建设高峰论坛上获悉,各省直医院互联网医院已进入审批环节,其省级监管平台正在同步加紧建设,审批完成之后即可实现线上问诊、开医嘱、复诊等全流程就医,南大一附院将成为我省首家获批运营的互联网医院。
除此之外,我省互联网医院部分服务项目已纳入医保支付。根据省医疗保障局于3月公布的《江西省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互联网复诊项目费用经医保支付后由16元降至为13元(为三级医疗机构支付价格)。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各类会诊项目均为自费。“随着往后互联网医院各类服务项目陆续进入医保支付范畴,对于医院、患者而言都会减轻线下行医、就医压力。”杨旭丽对此分析道。“从另一面而言,也有效推进了就医体系的分级诊疗,破解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和就诊患者只流向三甲医院不合理的难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