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江西省2020届毕业生留赣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南昌航空大学举行。 通讯员刘占昆摄
中恒建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聂吉利(右)走进南昌大学“带岗直播招聘”。 (南昌大学供图)
6月5日,赣州市人才新政、就业政策、就业招聘“三进活动”,在江西理工大学举行。图为该校毕业生现场求职。(江西理工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胡萍 骆辉
难!太难了!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市场信息科科长王为民在谈到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直言: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年来,这是最吃力、最艰难的一年。
与王为民感同身受的,是全省约32万名普通高校、高职、中专的毕业生们,以及各相关就业部门、高校。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省高校毕业生的用工市场求人倍率,从疫情发生前的2.39下跌至0.2。啥意思?简而言之,就是疫情发生前,一个毕业生可能有2.39个适合岗位,现在只有0.2个。
形势剧变,始料未及;逆境突围,不得不为。自省就业办1月27日发布通知,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业务改为邮寄办理和网上自助办理起,全省就业部门和各高校千方百计想对策、找出路,尽最大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6月3日召开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如今,高校毕业生毕业离校时间渐近,就业情况如何?连日来,记者深入我省相关就业部门、部分高校采访,看就业举措,探未来方向。
传统招聘模式受到挑战,“云就业”或成新常态
南昌工程学院2020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卜宇,发愁找不到工作的心日前终于放下了。疫情发生后,卜宇一有时间就登录学校及就业部门官网收集招聘信息,看到合适的单位便投递简历。三个月下来,卜宇终于被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铁路工程有限公司相中,5月14日双方通过电子平台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书。
卜宇的就业之路,是今年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经历的缩影。疫情发生后,就业市场“云”招聘平台、就业指导“云”服务平台、手续办理“云”管理平台、就业反馈“云”数据平台等,已成为招聘就业的标配。
特殊时期,须有特别之举。早在3月2日至6日,我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第一次网络智能化就业招聘周活动成功举行,依托自主开发的“江西微就业”服务平台“智就业”系统,实现了“人”与“岗”的智能化匹配。数据显示,此次网络招聘共有647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6281个,全省80596名毕业生参加,24952名毕业生成功匹配用人单位信息。3月至今,我省已举办5场大型网络招聘会,全省100余所高校举办2000多场校园网络招聘会,累计24万余名毕业生网上求职。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传统的校园现场招聘模式逐渐复出。5月23日,由省教育厅主办,南昌大学、南昌市人社局承办的江西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留赣就业南昌大学专场招聘会在该校室外体育场举行,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举办的首场高校线下招聘会。走出逆境是远方。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全省都在努力。4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我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包括“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选派、单列在赣高校招聘比例、扩大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等一揽子“干货”,帮扶毕业生就业创业。
多管齐下、多方发力,效果逐步显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30%。在社会看来,这个数据可能有点低,但王为民却不这样认为。“这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与考研录取尚未结束、专升本考试尚未开考、事业单位招考尚未开始有关,这几项主要带动就业的工作一旦结束,就业率会快速上升。”王为民说。
南昌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兰宾认为,“云就业”和全面铺开的线上教学一样,都是疫情倒逼和工作应急的产物,但都抓住了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机遇,疫情终将过去,但“云就业”必然会保留下来。
“传统的现场招聘方式人力物力成本高、招聘信息覆盖面小、招聘方式单一、受时间和空间等限制较多,‘云就业’可以很好地破解这些问题,可能成为未来就业的主渠道。”九江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负责人表示,学院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和变化,在就业工作中加强“云端”顶层设计、落实“云课”帮扶指导、拓展“云上”求职渠道,为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架设“云梯”。
“前期艰难、未来美好”,就业迎来严峻挑战
目前,在南昌举办的两场校园现场招聘会上,招聘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分别为316个和400个。一名长期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表示,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校园现场招聘必须通过限制规模的方式确保安全,一方面用人单位受生存发展影响减少了招聘数量。
这一点,对高职、中专学校而言,更是严峻挑战。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蔡冬根坦言,往年占据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较大比例的中小微企业,出现了减招、不招的情况。王为民表示,在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排序中,升学是首选,其次是机关事业单位,最后才是中小微企业。“今年的实际情况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最迟提供,中小微企业的岗位更早发布。即使中小微企业有一些较好的岗位,毕业生也不去,所以时间错位的矛盾显得特别突出。”
双胞胎集团校园招聘代表在参加江西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留赣就业南昌大学专场招聘会上介绍,受疫情影响,今年整个集团都放慢了校园招聘的步伐,前期虽然通过网上招聘了一些高校毕业生,但与往年相比,招聘人数明显降低。上海建工集团江西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公司复工复产逐渐走上正轨,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目前校园招聘的力度正在加大。该负责人说,对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对“慢就业”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4月13日至26日,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牵头举办了开发区企业面向省内2020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智能化就业专项招聘活动,5578家企业拿出22808个用工岗位需求。“虽然平均每家企业提供的需求不足4人,但在受疫情影响有些企业尚未复工复产、有些企业压缩产能的前提下,能拿出岗位招人,已实属不易,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王为民说。
豫章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师范类院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占比达80%以上。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该校党委书记贺瑞虎认为“前期艰难,未来美好”。他告诉记者,学校毕业生的求职意愿大多希望当老师,而全国的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尤其是各类私营教育类培训机构大都处于停课或停办状态,严重影响了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招聘及公办学校的“实习+就业”模式的推进,但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相继推进,社会对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会明显提升。
井冈山大学招生就业指导处负责人介绍,由于受疫情影响,部分毕业生的实习、实践经历缺失,也给就业带来不利。比如,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年春季开学后便在医疗机构实习,而这段实习经历往往会成为就业的优势,而今年实习期暂停或延缓,也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
5月初,教育部等6部门共同启动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其主旨就是汇聚政府、企业等各方资源,千方百计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充分发掘毕业生的就业潜力。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利生注意到,“百日冲刺”行动中有两个专项提到基层,他鼓励毕业生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目前,仍有不少毕业生对离开城市赴基层就业存在观望和犹豫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斌认为,随着疫情过去经济复苏,就业率会上升,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出和快速推进,也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舞台。
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聘。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主任陈学军认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情境下,促进大学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以此来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不失为一种务实选择。
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意味着改变、创新。6月4日19时,一场主题为“就业百日冲刺,我为毕业生带岗”的直播在南昌大学举行。该校校友、中恒建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聂吉利带着核算会计、法务专员、建筑方案设计等16个岗位、31个用工需求走进直播间,一边以自身创业经历帮助学生梳理“学业、毕业、就业、创业、事业”人生五阶段成长战略,一边通过现场互动考察人才。
聂吉利认为,受疫情影响,高校积压了很多优秀的毕业生,这也给了企业精挑细选储备人才的机会。而在南昌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甘萍看来,类似“带岗直播”这种极具个性化的就业模式值得提倡,一是互动交流增进了解,二是毕业生一旦入职忠诚度高。
4月上旬,赣南医学院举办了一场校友线上专场招聘会,23家校友单位提供1443个岗位供学弟学妹选择。该校党委书记李恭进认为,校友单位专场招聘会的成功举办,探索出了一条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构建了母校和校友合作共赢的新载体。
根据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规律,每年9月至12月是第一个黄金期,次年3月至5月是第二个黄金期。陈学军说,这也给招生就业部门提了个醒,如果很多工作能在第一个黄金期内完成,压力也就不会全部积压到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社会各界必须统筹谋划、联合发力。”
南昌航空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良成建议,为策应在线新经济发展趋势,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新经济领域就业创业,采取补助或补贴的方式,推动高校毕业生在新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舒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每个人都在寻找更加理想的工作,但事实上更加可行的做法是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另外,疫情让许多行业重新洗牌,机遇悄然出现。“大家要了解最新就业形势,不能完全按照传统观念找工作。”
为尽快帮助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下一步我省将全力抓好促进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政策再推一把、高校再帮一把、相关企业再拉一把,相信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一定能走出逆境,走向美好的未来。”陈学军说。
【专家观点】
协同推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汪立夏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聘。这是今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就要引导广大毕业生选择更匹配的职业和单位,需要高校和属地政府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水平,积极为毕业生提供不断线、不打烊的全天候就业服务。
一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当前,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迫切需要搭建完善高效的就业信息平台,使毕业生、学校、社会的就业要素形成完整高效的配置。
二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利用校友、亲朋等社会资源扩展求职渠道,多途径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不断完善勤工俭学、校园服务实践等育人环节,鼓励学生投身生产实习、岗位锻炼等实践环节,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信息来源和求职空间。
三要构建就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多元化的就业保障体系,完善就业帮扶措施,在延长学制、减免学费、技能培训、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服务,鼓励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基层就业、挂职锻炼、应征入伍等实现多渠道就业。同时,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提升保险水平和保障措施。
四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注重毕业生的中长期就业,教育部门要着力解决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引导工作,人社部门要重点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指导服务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切实做好跟踪服务,努力让更多毕业生顺利就业、让更多优秀毕业生留赣发展,成为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记者手记】
春节前已公布的招聘计划,节后却突然宣布取消;第一轮笔试早已通过,但后续面试却杳无音信;不少心仪已久的工作岗位,今年突然宣布不再招人……采访中,不少毕业生连连诉苦。的确,今年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但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形势的情况下,对广大高校毕业生而言,唯有努力去适应环境、改变自己,才能从困境中拼出未来。
改变从观念开始。在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主导的今天,不能只盯着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单位,而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到基层、到企业就业创业。要正确认识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先就业再择业,不能因为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待在家里耗费青春,因为工作不仅是经验积累,更是维系拼搏的人生状态。毕业生家长也要转变思想,不能担心孩子吃苦,就给孩子不就业、慢就业“撑腰”,应当鼓励他们去拼搏、奋斗,在风雨中历练成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