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鄱阳湖边的南康镇大塘村贫困户张扬青的爱人小春是个出了名的勤快人,大冷天的,别人都在房间里烤火,她却在冷风肆虐的院子里,把湖里收购上来的一箩筐鱼,一条条地剖杀、腌制。快过年了,她接的干鱼加工订单应该不少。我每次上下班路过她家,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有时我会停住脚步问问干鱼销售的情况,她总笑着说不错不错,多谢书记的帮忙。
这事要从2016年夏天说起。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接到作家黄老师的电话,说南昌有一些朋友星期六来庐山市玩,要到渔民村吃鱼吃龙虾。黄老师叮嘱我不能去餐馆吃,要我找个渔民家里做地道的渔家菜,我立马想起小春,她的饭菜在邻里间有名得很。傍晚的时候,我来到她家,掏出黄老师打给我的红包三百元钱,要她去办好饭菜,一定要做出特色,说好回头做完饭再付加工费。
第二天南昌的朋友如期而至,都是一些文人墨客,一个个谈吐不俗。波光浩渺,满湖碧浪,让他们兴奋不已,大声夸赞鄱湖美景。等到了火焰山,看见一堆堆奇岩异石,更是开心的欢呼,一个个迫不及待的拍照。船一靠岸,又忙不迭攀上岩石,有人临风唱诵,颇有艺术家的风范。我看着时间到了11点半,便打电话给小春,过半小时到她家吃饭。挂了电话,我在船头上向朋友们吆喝:回村吃鱼虾啰!朋友们一片欢呼。
船行中,我向客人们介绍有关鄱阳湖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和我们这个渔民村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神态间对我这个会讲故事的“村书记”似乎很感兴趣。
泊舟登岸,大家开车来到村里,把车子停好后,就来到小春家里。桌上热腾腾、香喷喷的菜肴已经摆好,一大盆胖头鱼、一大盆龙虾放在桌子中间,客人们一个个拿起手机拍照,往朋友圈晒着吃货的仪式。有几个年轻人不再矜持,开始了他们的口福之旅,一个个大快朵颐起来,一面吃,一面啧啧赞叹,说这是城里吃不到的口味。宴至大半,桌上余菜不多,见大家的劲头不减,我想起一事,离席到厨房问:“嫂子,还有鱼么?”小春说:“冰箱里还有两盘干鱼干虾呢”。我说,赶紧做啊,等下我算钱给你。我想今天认识这么多有文化的朋友不容易,一定要让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会儿,两盘干鱼干虾端上来,都是一些野生小鱼虾腌制晒干的,客人们又是一片喝彩声。一位姓刘的老师夹起一条小鱼试了试味道,说:这真是好吃,下酒是绝配。席间,我们聊着鄱阳湖的故事,非常开心。
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要再见的时候了,一位姓方的老师问我:“书记,刚才吃的干鱼虾,能不能帮我们做一点邮过去呢” ?我说,“当然可以”。小春是个灵活的渔家妇女,她在旁接过话头:“好啊,客人们需要,我帮你们搞定。”我拿出手机,与几位客人互加微信联系。
就这样,一次短暂的农家聚餐,让小春开始了腌制干鱼的营生。第一批货寄出后,客人们普遍反映好好吃,也有的说不会做,小春干脆做熟了打好快餐包,我就利用去县城办事的间隙帮她做发货员。利用我的微信朋友圈,也慢慢帮她做起了广告。年复一年,小春除了上半年三个月禁渔期休息,其余时间都很忙碌。我帮她做了一块 “小妹干鱼店” 的招牌钉在她家院墙上(小妹是她的小名),标明她的电话号码。就这样,她的生意就慢慢做起来,2016年底,她家年收入就超过脱贫标准了。
有道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小妹干鱼店很快就拥有了一批粉丝。每年过年的时候,慕名前来的顾客一茬接着一茬。2018年国庆节,归宗灿墟办丰收节,经理还专门邀请小春去参加开市。细心的小春,连夜做熟10多斤,用餐盒包装好,再精心挑选出各式各样的小干鱼用包装袋装好,第二天一早去了归宗。一个星期的丰收节,小春的摊位前生意十分红火,许多顾客加了小春的微信,方便订货。
这,就是我的一个扶贫小故事。从中得出的体会是,在因户施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扶贫户自身的特长,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再想办法推介出去,是一定能够帮助扶贫户有效脱贫的。
作者:张秋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