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后 江西已发布省级气象预警信号124次

3月28日,我省入汛以来,降雨过程明显增多,强对流天气也时有发生。连日来,记者从江西省气象台获悉,自3月28日以来,我省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6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1次。

近3个月,市民的手机常常会收到各类预警信号的提醒,提醒市民对即将到来的天气情况做好准备,并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那这些预警信号都是怎么发出来的呢?6月19日、6月20日,晨报记者走进省气象台、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省农业气象中心,进一步了解这些预警信号发布背后的故事。

数据统计

入汛后已发布124次省级气象类预警

记者从省气象台了解到,气象灾害预警分灾种有10余种,而在春夏季,较常见的预警信号有冰雹、暴雨、雷电、大风、大雾、高温、干旱、台风等。“雷电在春季到秋季都会出现,这个灾种预警信号发布在一年当中的持续时间是比较长的,江西也是属于全国雷电高发区域,而雷电多发季节也会伴随着雨水。我省暴雨现象主要出现在3~6月,6月是集中暴雨期。”江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云辉告诉记者。

记者从省气象台得知,今年我省入汛时间为3月28日,入汛以来,我省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6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1次。最近一次我省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是在6月18日,赣北北部部分地方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6月18日16时至19日16时,全省共有6县(市、区)的32个测站出现大暴雨,25县(市、区)的468个测站出现暴雨。同时,入汛以来最强集中降雨过程,出现在6月2日~8日,是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雨强最大的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情。

记者从省气象台相关科室梳理得知,3月28日至6月20日,85天时间省气象台发布省级各类预警信号共计124次。其中,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次、黄色13次、橙色3次,共28次。雷电黄色预警信号72次、橙色5次,共77次。大风蓝色预警信号4次、黄色6次、橙色1次,共11次。冰雹橙色预警信号1次,大雾黄色预警信号5次,高温黄色预警信号2次。

信号调整

预警信号等级可根据情况“越级”调整

那么,每一次预警信号的调整,是不是有规律地按照不同等级依次调整呢?记者了解到,入汛以来,我省多次出现了根据实际情况“越级”调整的例子。

如6月2日下午14时,南昌市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打响了抗击暴雨的“第一枪”。6月2日19时,降水再度加强,伴着一声声雷鸣和一道道闪电,倾盆暴雨如期而至,雨滴如同敲锣一般打破了傍晚的静谧。“安义县新民乌溪出现了1小时62.0毫米的强降水!”南昌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钟兰頔紧皱眉头扭头大声吼道。“之前指导安义县局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要不要升级为橙色?”南昌市气象台值班预报员苏校平紧张地问道。“必须立刻升级为红色预警!”南昌市气象局副局长郭艳见状斩钉截铁地拍板,“不许耽误一分钟!”6月2日20时10分,今年南昌市第一个红色预警就这样紧急果断地发出。

综合研判

遇到暴雨需每五分钟更新气象分析

“总体来说,分析未来天气过程的走向还是有迹可循的,对于省内的天气状况,2小时内的判断比较准确,时间拉得越长,我们发布的预警信号难度系数就越大。”孙炜文告诉记者,在6月2日08时~6月3日08时,24小时内,省气象台共发布7次预警信号。“6月2日21时53分,根据综合研判,在前期已经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和雷电黄色预警信号的基础上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针对2号开始的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我们科里安排了2名经验丰富的值班预报员以及一名跟班学习预报员一同应对。”

“每当遇到这种区域性暴雨或者强对流天气过程,都需要几个人同时值班,24小时不休息。我们会根据各个测站的实况信息还有卫星、雷达,高空地面观测,以及各类数据综合分析来判断是否发布预警信号,几乎是每5分钟就要刷新一次页面进行全面分析。打个比方,对于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的发布,需要全省10个以上成片的观测站都达到黄色等级,才会考虑是否发布省级预警信号。”省气象台短时科副科长孙炜文告诉记者,各观测站针对不同的气象情况都有相对应的仪器来帮助判断,譬如,大风预警信号的发布有风速风向杆,暴雨有雨量筒来测量。

预警发布

预警信息多渠道多平台向群众传播

“预警信号的内容传到我们中心后,5分钟内就会向各个部门的联络员发布,同时通过多渠道向群众传播。”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科长马力告诉记者,该中心除发布台风、暴雨、暴雪、雷电、冰雹、寒潮、大风、霜冻、道路结冰、高温、干旱、沙尘暴、大雾、霾等气象灾害预警之外,还发布高森林火险、洪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山洪等多种非气象类预警。

据介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主要包括:手机短信、农村大喇叭、微博、微信、传真、电子邮件、“钉钉”信息员平台等各类传播媒介。目前该中心已对接省发改委、教育、工信、公安、民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卫健委、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广电、人防办、武警、通信管理和省军区司令部等20个部门。

此外,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首席专家郭瑞鸽告诉记者:“当预计将出现对农业影响较大的天气过程时,我们会通过短信、大喇叭、微信等平台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目前,全省都能通过‘江西微农’微信公众平台查看当地天气及农事建议。7月‘双抢’期即将到来,我们也将启动双抢专项服务,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户做好早稻抢收、晚稻抢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