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万物盎然,正是一年中的好时光,到处充满着生机,家住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的村民陈福生正在田间忙碌着,年近花甲的他,精神满满,然而几年前,这个平凡的农村汉子因为疾病和贫困整天愁眉苦脸。
(陈福生在田间务农)
因病致贫 四处奔波
陈福生一家共四口人,家庭并不富裕,但夫妻二人吃苦耐劳,日子却过的很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至2013年,是全家最艰难的时光。先是儿子陈小斌被检查出肾衰竭,做手术花费6万余元,后期每个月化疗仍需大笔费用,生活水平急转直下;紧接着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陈福生又检查出患有鼻咽癌,在南昌做手术治疗2个多月,一老一小的医疗费不仅给这个昔日美满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这些接踵而至的困难直接折磨着这个家庭的心灵,也影响着二人无法外出务工,全家的经济来源只能靠大儿子打工。
(儿子陈小斌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的家务活)
提及那段难熬的岁月,陈福生的妻子赖红秀哽咽着说道:“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小儿子生病每个星期都去医院做两次透析,要花一千多块钱。老头子又得了鼻咽癌,在南昌做手术那会实在没钱,只能做最便宜的手术,医生说有副作用,但是实在没办法,(因为副作用)现在嘴巴里的牙齿都掉没了。”
精准扶贫 重燃希望
在全家艰难之际,镇村领导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队长得知了陈福生家中的状况,立即前往了解具体情况。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陈福生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给予生活上的补贴,还帮助两人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帮扶干部和帮扶单位也经常到陈福生家中问寒问暖,全家深切感受到了扶贫政策的温暖,也再次燃起这对花甲夫妻对生活的希望。
(帮扶干部到陈福生家看望)
虽然得了病,但生命还要继续,生活一刻不会停歇。无论是愁眉苦脸,还是满面春光,日子总是要过的。
如何摆脱生活上的窘困?花甲夫妇俩更明白一个道理:人不怕穷,就怕生活没有盼头。政府帮扶再多,不如自身努力拼搏,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不等不靠 为幸福奋斗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儿子,两口子商量后,决定搞养殖产业。于是,在镇村帮助下,陈福生向银行贴息贷款十万元,拿到贷款后陈福生马上行动起来,每天起早贪黑,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筹备,陈福生的养鸡场开始运转,取得了不小的收益,也让家庭还清了一些债务。在经过两年的养殖后,陈福生意识到养鸡风险性太大,于是果断放弃养殖,选择种植种植白莲、烟叶、西瓜等,如今每年收入都有五万多元。
(花甲夫妇俩在田间劳作)
农闲期间的夫妇俩也不坐着,还会出去打零工,季节性上山捡红菇、挖冬笋等每年收入可达万元以上。
(在山上采的野生红菇)
问及今年的计划,夫妇俩满怀期待的说道:“今年我家老头子尽力而为,莲子种了十亩,西瓜种了两亩,还种了一点烟叶、稻谷,加起来可能有几十亩,趁着还有力气努力多赚点钱,让生活也提高一点。”
现今,陈福生家成功脱贫,花甲夫妻俩用自己的双手“甩”掉了贫困户帽子,这个被疾病压弯了腰的汉子也重新直起了“腰板”。回想起近些年的发展,陈福生夫妻俩最感谢的就是党和政府的脱贫政策还有帮扶干部的关心。“谢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好。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也脱贫了,以后我们会靠自己的能力,把日子过好。”
陈福生夫妻俩,面对困难挫折不气馁
迎难而上不等靠,脱贫路上不停步
正是这对平凡的农村夫妇
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
还了旧债,住进了新房
走出了贫困的“沼泽地”
看到了脱贫奔小康的新天地
这也告诉我们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广昌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