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前期持续强降雨和长江上流来水影响,长江水位居高不下,多处堤段告急,防汛形势异常严峻。面对汛情,全区各级党组织闻“汛”而动,紧急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投入一线防汛攻坚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防汛一线践初心、担使命。
汛情就是命令
自7月6日起,长江九江段水位超过警戒线,截止7月13日,水位已达22.71米,超警戒水位2.71米。鉴于当前日益严峻的形势,为了减轻堤坝的压力,市、区防汛指挥领导同城区防汛专家组研究决定加固21至26号闸口堤坝。
7月13日下午,记者在21至26号闸口堤坝看到,浔阳区湓浦街道、京九商会、浔阳公安分局、浔阳区市监局、浔阳区城管局、浔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六个单位预计170余名党员火速组成防汛应急突击队,装粘土、垒土袋,筑起一个底宽4.5米,高2.2米,顶高1米的加固堤。“有没有信心?”“有、有、有”。党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为防汛抢险筑牢“安全堤”。
防汛就是冲锋号
“防汛无小事,如果不及时发现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就会有塌方、溃提的可能。”7月10日下午,长江九江站水位已突破22米。浔阳区甘棠街道防汛指挥部工作人员在巡堤时,发现35号闸口再次出现渗漏,工作人员将情况迅速上报到防汛指挥部。接区防汛指挥部指示,甘棠街道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徐大亮带领16名队员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党支部10名党员组成防汛应急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始了忙碌的围堰工作。
晚上盒饭到了,经过几次催促,队员们没有一人离队吃饭,大家心里想的都是:快一点,再快一点!19:30,队长徐大亮号召大家暂作休整。为了节约时间,大家就地吃面包,喝矿泉水,为修筑围堰争分夺秒。“暂停键”按下才五分钟,看着汩汩流入的长江水,不少队员放下了手中的面包,拿起铁锹、扛起沙包,继续修筑围堰。
经过11个小时,直至第二天凌晨4点30,围堰终于堆筑成功,人群里爆发出了阵阵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防汛就是集结号
“退伍不褪色,离军不离党,我们绝不退缩,誓死保护城堤安全。”人民路街道、甘棠街道、白水湖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分别组织退役军人党员,组建6支党员突击队,大家纷纷在“防汛护堤”志愿者请战书上签名,用行动践行着铮铮誓言。投入到防汛第一线沿堤巡察、查看水位、排除险情等工作,并对城区内涝进行义务维持交通秩序、井盖检查。大堤上随处可见飘扬的党旗、队旗,老兵们巡岸堤、排险情成为长江防汛岸堤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巾帼英雄的身影。不仅如此,在甘棠街道辖区还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她们身着迷彩服出现在辖区的各个角落,她们大部分是由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组成的一支特殊的“军嫂”防汛突击队,也是街道辖区的社区工作者。甘棠街道自打响防汛抗洪“攻坚战”后,她们就开始给辖区居民宣传防汛注意事项和提醒居民注意防汛中的自身安全,坚持巡查长江大堤,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军嫂”这一光荣称谓。
防汛就是一种浪漫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在防汛战线上活跃着一对对夫妻档。他们以堤坝为家,相互鼓励,坚持值守。浔阳区湓浦街道武装部副部长田龙生和阳区甘棠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科长何文琴就是其中之一。自7月6日16时起,按照九江市城区防汛指挥部文件要求,负责防守长江大堤的责任单位,全部上堤24小时驻堤值守, 全力备战防汛工作,随时做好抢险准备。从此,田龙生和妻子何文琴便开始了他们以一线为家的日子。
“虽然现在很忙碌,一天和孩子丈夫在一起的时间没几个小时,但是我能够和我们家老田一起奋战在防汛一线,我觉得也挺浪漫的,早上我儿子问我,他说妈妈今天不是周末吗你为什么要出去,我说因为防汛呀,他说哦我知道了但是为什么你也要出去,我说因为我和你爸爸都是党员,我内心其实挺自豪的。”何文琴看着手机壁纸的照片说道。
你们的身体似铜墙,你们的心比钢铁还坚强,泥泞路上布满你们的脚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你们不仅是防汛堤坝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更是浔城百姓心中的抗洪英雄,夜幕下的浔阳,因为有你们而安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