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江西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战场上的精神力量

(压题图:7月18日8时22分,在抢险人员连续奋战5个昼夜后,鄱阳县中洲圩188米宽的决口成功合龙。 许南平摄)

首席记者 张武明 记者 陈化先

7月初,赣中北暴雨狂泻,昌江暴涨!饶河危急!信江告急!承接赣地五河之水的鄱阳湖,水势牵人心弦。

7月8日晚,距离昌江600多米的鄱阳县鄱阳镇桂湖村被洪水围困,百岁老人王娇兰连夜被转移至安全地带。

守住圩堤!保护家园!

赣鄱大地进入战时状态,各级干部群众不辞辛劳,不惜体力,不顾小家,与洪魔抢时间,与浊浪拼气势,在防汛救灾战场展现出坚韧意志、顽强作风,以及根植心底的使命担当、家国情怀。

行走在圩堤上采访,我们看到的,是一幕幕敢打敢拼、冲锋在前的场景;听到的,是一句句饱蘸真情、感人至深的话语。

透视这些动人场景、深情话语,是一颗颗不畏困苦、敢于牺牲、守望相助的滚烫赤心,那是我们夺取防汛救灾攻坚战最后胜利的有力保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这里有细致救援不漏一人的暖心

圩堤决口,村庄被淹。头等大事,便是紧急转移群众,保证生命安全。

7月9日以来,饶河、信江、修河及鄱阳湖先后多次发生编号洪水和超警戒洪水。

洪水冲破圩堤,直奔百姓家园。鄱阳县鄱阳镇桂湖村、邓家村、道汊村等,鄱阳县昌洲乡南湖村、陈高村、北丰村等,永修县三角乡白沙村、树下村、红旗村等情况危急。

开展拉网式巡查,察看每一个村庄、每一栋房屋,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党员干部根据防洪度汛人员转移安置预案,迅速出击,全力救援。

7月8日晚,问桂道圩出现决口。决口旁的桂湖村,成为洪水冲袭的第一个村庄。

“锵、锵、锵……”眼看形势不妙,桂湖村党支部副书记、主任黄国林拿起铜锣,一边小跑一边敲打,挨家挨户喊叫:“洪水来了,往高处走,到圩堤上去……”

围着村庄跑完一圈后,黄国林猛然想起,83岁的残疾贫困户孙秋梅和88岁的贫困户黄四吉,两人的子女都在外务工,独自带着东西转移肯定不方便。于是,他与桂湖村第一书记宁先才迅速赶到两位老人家里,哪知,不管如何解释,老人都不愿迈出家门。眼看着洪水已经漫过膝盖,时间紧迫,不容多说,在电话征得老人子女同意后,两人一个背着一个托住脚,将两位老人从家中二楼转移至圩堤上。

整整一个晚上,辗转于多户人家,黄国林不记得背出了多少老人。其间,他81岁的父亲打来电话责问:“你能不能帮帮忙,回家搬一下东西?!”“救人要紧,你们自己先撤离……” 从7月8日晚到7月10日下午,直到将全村最后一个村民、残疾人黄淑芬送到安置点后,黄国林才吃上几天来的第一顿热饭。

洪水袭来时,正值夜晚,很多群众已经入睡。转移工作要确保万无一失,就必须考虑到每一户家庭、每一个细节。

中洲圩溃决后,在转移群众时,昌洲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丁峰与陈高村陈家小组组长陈松华发现,圩堤上没有73岁贫困户陈腊妹和她身患疾病儿子的身影。他俩火速赶至陈腊妹家,一边叫唤一边敲打门窗,可是,屋内毫无反应。十万火急,他俩破门而入,叫醒母子两人,简单收拾衣物后,就一个背起陈腊妹、一个牵着陈腊妹的儿子,向着大堤奔跑。

负责在北丰村转移群众的昌洲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杨长和,因一时联系不上结对帮扶的残疾人贫困户张坤红,就骑上电动车直奔他家。由于天黑路滑,一不小心,人车翻倒在水沟里。顾不上查看伤情,他一边联系刚取得驾照的妻子陈玉娇驱车从县城赶到北旺大桥,一边用电动车把张坤红和他母亲送去会合。接到了张坤红母子,陈玉娇等着杨长和上车一起回家。杨长和却急忙向妻子喊道:“你带她们先走!群众都没转移,我怎么可能走?!”

忙着转移群众的北丰村村委会主任张振兴,划着小船经过家门口时,看着自己来不及转移的铲车、收割机全部被淹,心里不由得打了个寒战。没有时间心疼,没有时间抢救,他忙不迭地赶往下一户人家,去转移被困群众。

修河三角联圩发生决口后,洪水从南向北快速漫延。根据应急预案,永修县三角乡党政班子成员迅速分头开展救援。当天晚上,大家的电话几乎被打爆,“贫困户有没有全部转移?”“老人安置在哪里?”“小孩都安全吗?”……第二天碰头讨论下一步救援行动时,没有一个人嗓子不是沙哑的。大家在发言时,不得不把扩音器拿到嘴边,讨论才得以进行下去。

白沙村98岁老人李桂花,身体虚弱,走路缓慢。在撤离时,63岁的村支部书记淦长海与李桂花的儿子轮流背着老人向圩堤转移。从他家门口攀上高高的圩堤,仅仅200米的路程,却足足花了十多分钟。趴在淦长海结实的背上,李桂花禁不住落泪:“长海啊,你去帮别人吧,我自己可以走。”

持续数天的鏖战,日夜不停的奔波,有了无数党员干部在救援一线的奋力拼搏,鄱阳镇、昌洲乡、三角乡等地群众得以全部安全转移。

携手并肩共渡难关

这里有众志成城全民皆兵的齐心

7月12日晚,修河三角联圩发生溃堤、三角乡群众连夜转移的消息传来,永修县城的志愿者辗转难眠。他们选择前往同一个志愿服务地——集中安置点湖东学校。

当晚,志愿者黄燕赶到湖东学校,为群众发放生活用品,帮助他们铺床,并抽空向所在志愿服务组织及时通报情况。次日凌晨,志愿者伙伴们便送来了700份热气腾腾的早餐。

次日8时,放假在家的大一学生陈经亮来到学校,自告奋勇当起了志愿者“临时大队长”。他搭设起志愿者服务点,组织志愿者有序开展服务,并在微信朋友圈、QQ群动员同学好友前来参与。

永修一中高一年级学生来了。他们送来了内衣、袜子等衣物,并主动接过工作人员手上的晾衣架等捐赠物资,在老师的安排下组装好,将其分发至各个教室。

就在群众陆续安置的同时,5天时间里,先后有300余名志愿者来到湖东学校开展服务。他们互不相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有忙就帮、见活就干。

“乡村两级很多干部还在巡堤查险。没有这些志愿者的帮助,安置点工作不可能这么井井有条。在这些热心青年身上,我看到了灾难面前大家携手互助的感人画面,也看到了年轻一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三角乡干部何喜梅欣慰地说。

遭遇洪水侵袭的惊吓,目睹家园被毁的痛惜,让部分安置群众情绪变得焦虑。对他们而言,温馨的环境、细致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饶丰昌洲一家亲、两地人民心连心”“您住得安心,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鄱阳县饶丰镇中心学校门口,横幅上的亲切话语,极大消释了昌洲乡转移群众心理上的焦虑不安与陌生不适。

“除了人在外地的,学校其他教职工全部主动返校开展志愿服务。大家在与安置群众交流的过程中,注重保持微笑,做好心理疏导,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饶丰镇中心学校校长陈善宏介绍,目前,镇卫生院在学校设置了医疗点,志愿者也进来开展心理咨询,带动群众开展文体活动。

在这场防汛救灾攻坚战中,没人甘当旁观者,个个都是战斗员。沿着圩堤走来,一路上,我们目睹了太多舍小家、顾大局的故事,见到了太多主动请缨、冲锋在前的场景。

当洪水漫进家园的时候,昌洲乡永平村养殖户洪耀军心里清楚,120亩鱼塘里面的鱼和上万只鸡鸭,即将离自己远去。没有过多悲伤,他选择留在自家的小卖店,为防汛救灾工作供应日常物资,并戴上了“党员防汛值班”的袖标,骑着电动车在村里巡逻,支援乡村干部转移群众,帮助离家乡亲看护家园。

看着身边的干部、民兵巡堤查险吃不上热饭,余干县枫港乡后塘村妇女主任江淑女和丈夫带上自家的煤气灶、电饭煲、水桶等,在枫富联圩下顺塘段的防汛帐篷里建起了“战地厨房”。每天凌晨4点,她就骑着电动车去买菜,准备为巡堤抢险人员烹制可口饭菜。可是,因为日夜坚守圩堤,她家里的早稻却迟迟没能收割完。

在鄱阳县城南面的饶河联圩,从7月14日起,就多了上百名参加巡堤查险的青年突击队员。这支由省直相关单位青年组成的队伍,迅速融入当地防汛工作,负责圩堤上23个责任段的巡堤查险任务。“为提升这支队伍的专业性和战斗力,我们请队中两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的教师为大家讲授防汛救灾知识。”省直机关团工委书记唐颖罡介绍。

争分夺秒攻坚克难

这里有奋力鏖战封堵决口的雄心

参加过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2014年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等大仗硬仗的李滨感慨道,中洲圩决口封堵工程的道路状况之差,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李滨所在的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其前身是机关总部设在南昌的武警水电二总队。这支熟悉江西省情的队伍,担当了中洲圩决口封堵任务的主力军。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7月9日21时35分左右,昌江流域的中洲圩发生溃决,鄱阳县昌洲乡全境15个行政村、2.6万亩耕地遭遇洪水直接冲袭。彼时,安能集团正在中洲圩对岸的问桂道圩开展封堵施工。双线作战,人手不足,只能临时调度。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厦门分公司总经理吴诗铭和他的同事们,就是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接到抢险指令,从各地星夜驰援,奔赴鄱阳。

“10日上午赶到溃决现场后,我们抓紧时间查看水势和地形,在电话里向后方负责制作封堵方案的同事交代施工关键参数、注意事项。大概十几分钟时间,我们就基本确定了方案。”吴诗铭介绍,与决口处每秒3米的水速、伸脚可及的水面相比,大家更担心的,是大堤狭窄、松软的路面状况。

封堵决口,石料运输是关键。中洲圩堤上,大部分路段宽只有4米左右,不仅后八轮进不来,连小型渣土车会车也存在困难。他们决定,选择有条件的路段拓宽路基,设置会车点。

正式封堵之前,相关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开展:当地政府清理圩堤上村民堆放的家具,调度准备封堵工程所需的石料;安能集团联系好动力舟桥装备,为水上运输大型机械作准备,并择地拓宽路基,设置会车点,为即将到来的不停歇运输奠定基础。

各司其职,紧张运转,准备工作始终在高效进行。两天时间过去,一切就绪:从乐平等地运来的石料陆续堆放至石料厂,从周边县市调集的300余辆小型渣土车满载待发,决口东线、西线共40余个会车点铺设完毕。

13日10时许,随着第一车石料抛入决口处,中洲圩决口封堵战正式打响!决口处,人来车往,忙而不乱,一车接一车石料抛投入水,东西两线推土机隔着决口比拼压实进度。

与决口处紧张作业的场景相呼应的,是等候在圩堤沿线、绵延数公里的小型渣土车长龙。“车辆在决口旁等着倒料,施工进度就快。反之,如果我们等车,进度就慢。”吴诗铭说。

路面狭窄,要让车队快速流动起来,需要精准掌握会车时间,这离不开科学调度。李滨的工作,就是现场指挥车辆,数好几辆车出去,便放几辆车进来。

“车辆调度不能出一点岔子,否则便会造成车队通行不畅。”李滨说,在高温闷热天气下,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人容易变得疲惫。在换班休息的几个小时内,他经常是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垫在头下席地而睡。

大型运输车无法进场,石料运输效率受限,只能在延长工作时间上想办法。为此,施工坚持人歇机不歇,日夜轮班,全力冲刺。

因为堤下村庄受淹断电,晚上运输最大的麻烦,就是视线不好。路面本就不宽,加上圩堤一侧是昌江,如果驾驶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后果不堪设想。来自鄱阳县枧田街乡的司机邵建军告诉我们,从石料厂到圩堤决口,跑一趟下来需要五六个小时。晚上车子开在圩堤上,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危险,有时还藏在暗处。因为长时间受洪水浸泡冲刷,大堤有些路段堤身变得松软,加上受到渣土车反复碾压,很容易出现塌陷。

“有一天凌晨,我坐在车上引导后面的渣土车,突然感觉后轮陷入坑中,幸好司机借着车辆惯性猛踩一脚油门冲了过去。”为保障后车顺利行进,李滨立即下车查看路面。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一个直径约2米的深坑让他后怕。经过一番车辆调度,并借助用动力舟桥装备运送上堤的挖土车,塌陷路面随后被填平。

赶工期,抢进度。围堵现场,烈日暴晒挡不住忙碌的步伐,大家都是超负荷运转而毫无怨言。

118个小时!这是中洲圩决口围堵工程昼夜不停施工的时长。7月18日8时22分,在决口成功合龙的那一刻,现场掌声雷动、红旗招展,激动的笑容挂在每个人脸上。

提前实现合龙目标,为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赢得了时间,施工人员说,一切辛苦劳累,都是值得的。

细细品味这些人与事,我们为大义无声的高尚情操所感怀,为融在心间的家国情怀所打动。

汛情还在不断变化,防汛救灾攻坚战尚未结束。在余干县枫富联圩上,前段时间因为圩堤塌方组织的千人大会战的情景历历在目。县、乡、村三级干部以敬终如始的态度,日夜守堤,细心巡堤,全力护堤。

“现在仍处于防汛一级响应时期,哪怕暂时水位有所回落,没有强降雨出现,我们也必须呈现战时状态、坚持一级标准。”余干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锋的话,在大堤上回响。

【记者手记】

灾难中挺起精神脊梁

圩堤决口,淹没的是村落良田,挺起的是精神脊梁。这是我们沿着圩堤一路采访的最深切感受。

防汛救灾是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动员式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我们看到,相关部门、人员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服从调度、服务大局,以每个岗位的奋力坚守、每个局部的稳扎稳打,确保全省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有序推进,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这一颗颗“螺丝钉”、一个个群体,共同挺起抵御洪魔的精神脊梁,他们值得被铭记被赞颂。

这种精神,有党员干部的不畏艰险、恪尽职守。都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灾难考验面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奉献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辗转多个乡镇采访,我们见到的许多党员干部,不是刚从抢险现场回来,就是在去巡堤查险的路上。手机铃声不断,两脚走路生风,抢救被困群众不畏艰险,大局面前不计个人得失,他们展现了大战面前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风貌和胸襟格局。

这种精神,是年轻一代的热血请缨、主动分忧。在各个群众集中安置点,最显眼的,莫过于身着红色背心的志愿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私企务工的青年员工,是刚刚结束期末考试的大中学生。集中安置点的工作秩序一开始并不是很顺,没人给他们分配工作,但他们的原则是“有事就做、见忙就帮”。一定程度上,安置点的工作趋于有序,离不开他们的热心参与。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和热情服务,感染了身边的人,驱散了群众的忧愁和焦虑。

这种精神,是社会大众的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在各村自愿报名参加巡堤查险的名单中,我们总能看到贫困户的名字;在似火骄阳下,来自机关单位的干部及村民们巡堤的身影始终挺拔;在决口围堵现场,我们听不到工作人员因为日夜无眠、体力透支而发牢骚。这种自觉融入大局、尽力贡献“小我”力量的大局观,正是我们各项事业一往无前推进的强大动力。

精神在拼搏中展现,力量在感召下凝聚。在全省上下的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下,我们定能踏平骇浪,锁住蛟龙,一鼓作气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