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8月6日电题:一个山区贫困县的致富“新经”——江西宁都脱贫一线观察
新华网 杨益民
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一栋栋小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文化广场干净宽敞、一片片蔬菜基地郁郁葱葱……走进江西省宁都县,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脱贫群众红红火火奔小康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宁都县瞄准思想脱贫、产业脱贫,通过精准施策,催生出了一朵朵“致富花”。今年4月26日,江西省政府批复同意宁都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宁都县委书记邱建军说,站在新的起点,宁都将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通过“产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一个山区贫困县的农业“致富经”
眼下正值夏收,在宁都县青塘镇的蔬菜大棚里,菜农们正忙着收蔬菜。“去年种的蔬菜已经全部卖完,抛弃成本净挣10多万元。”青塘镇河背村村民何朝阳一边在自家大棚里采摘黄瓜一边说。
宁都县青塘镇河背村村民何朝阳正在蔬菜大棚采摘黄瓜。新华网杨益民摄
宁都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山岭起伏,气候好,四季可耕,是蔬菜生长的沃土。该县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创新出台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搭建大棚、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政策扶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分户经营的服务模式,给予高标准大棚每亩补贴2万元,同时给予每亩2万元的贴息贷款等,蔬菜产业迅猛发展。
轻松种蔬菜,农民积极性大增。何朝阳高兴地说:“大棚蔬菜投入大、技术要求高,以前想干干不了。现在不同了,因为政府专门给我们建设了大棚,在外面务工的年轻人都愿意回来发展大棚蔬菜。”
产业薄弱,是贫困农村和贫困户的“软肋”,培育富民产业,就是培养贫困农村“造血功能”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宁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推动蔬菜产业向标准化、无害化、品牌化转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宁都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值达到5亿元,直接带动500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宁都的富民产业。
“农技小团队”破解“最后一米”难题
产业发展,科技先行。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发展大棚蔬菜,宁都县原有的农业技术人员明显吃紧。“许多种植户都是第一次接触蔬菜大棚,没有相应的经验和技术,遇到一些问题经常束手无策。”青塘镇党委书记汪远松说。
宁都县青塘镇连片蔬菜产业大棚。新华网杨益民摄
为此,宁都县着手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山东寿光龙头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每个示范基地统一成立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保姆式”服务。
“技术员们面对面、手把手,把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解决了技术推广‘最后一米’难题,并且做到包教包会,让他们懂得如何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成果。”汪远松说。
“大棚刚建好那阵儿,心里真没个底,幸好有技术团队的跟踪服务,现在种出来的蔬菜品质好,客商抢着要。”何朝阳说,一个大棚的收入超过3万元。
近年来,宁都探索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改革,以优质赢市场,以优质求高效。目前,宁都县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防控、良种种植覆盖率均达到了100%,一棵小小的蔬菜,在宁都人的精心栽培下,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带动力强、辐射面广,洋溢生机与希望的富民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旺 就业不必去远方
临近正午时分,宁都县田头镇一片宁静祥和。而此时,乡镇内的宁都馨美航空布艺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还是机声轰隆,一派繁忙。
“工作的地方离家近,每月工资两三千元,再也不用四处打工了。”田头镇村民陈带发由于要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选择在馨美航空布艺扶贫车间工作。她所在的企业主要从事生产航空眼罩、护颈等产品,年产值达2000万元,260多名工人中40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田头镇素有“宁都的温州”之称,现有4.2万人口,2.78万亩耕地,人均不足0.6亩。人多地少,造就了田头人吃苦耐劳、半工半农的优良传统。
“我们以建设‘双创小镇’为目标,高标准创建了新型返乡农民创业园,初步形成席草制品、服装鞋帽制品、电子手工制品、规模种养产业格局。”田头镇党委书记肖挺介绍,田头镇以“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发展扶贫车间,助力百姓脱贫增收。
手中有活干,小康路更宽。
从自家出门,走上几分钟路就到了工作车间,邓月英对这条路太熟悉了。5年来,她每天都要走上几个来回,这是她从家到工厂的必经之路,也是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宁都县田头镇村民邓月英正在扶贫车间切割草席。新华网杨益民摄
54岁的邓月英有三个孩子,丈夫残疾,她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日子过得很清贫,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田头镇建起了纺键草席厂扶贫车间,邓月英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能赚钱还能顾家,扶贫车间解决了我生活的大难题。”邓月英说,通过扶贫车间的带动,她家年增收2万元。
从田间地头到扶贫车间,扶贫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就业车间挑起了宁都稳定脱贫的“金扁担”。
嗒嗒嗒……车间里,清脆的机声不绝于耳,每个人都在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墙上“勤劳能致富”的标语仿佛激励着所有困难群众脚踏实地往前走,一同拥抱幸福的小康生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