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芦溪: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

“想带着女儿为村里出份力,总找不着抓手,自从村上成立了‘红色连心’服务队后,非党员的女儿也有了施展拳脚的‘组织’……”今年3月份,萍乡芦溪县源南乡龙泉村的党员李开萍和他的女儿李莎莉有了一个新名字——“红色连心”服务队志愿者。

“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

“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

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多种类

“应家长们的要求,我们在全乡各个教学点开办了‘四点半课堂’,可以发挥我们老师的特长,为小朋友们课后辅导、培养兴趣爱好。”源南学校“红色连心”服务队队长龚德凌说。“四点半课堂”团队是由源南各教学点的老师及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的“红色连心”服务团队,主要是为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

源南乡本着党员先行的原则,按照“本土+引入”模式,众筹社会力量,在全乡成立了1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先后吸纳了400余名党员、教师、医生等人加入,组成了多行业覆盖的志愿服务团队,打破了传统的党员志愿服务,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良性循环。

开展政策宣传活动

开展政策宣传活动

建立网格架构,实现全覆盖

在源南乡各村,无论是养老服务中心,还是留守儿童之家,随处可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红色连心”服务队的成立,是源南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辖区各党组织全覆盖,建立起全乡乡村网格组织架构,把志愿活动覆盖到全乡每一个角落。

“红色连心”服务队致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文明创建,服务辖区村民,短短五个月的时间,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

健全服务机制,实现好效果

“今天我的积分又多了。”李莎莉在去年提交了入党申请,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她积极主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源南乡重视志愿服务效果,建立服务机制,统筹做好12支“红色连心”服务队志愿活动,以“需求导向”为指导理念,致力发挥志愿者特长,开展供需匹配志愿服务。形成了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成为现实。

“‘红色连心’服务队的建立,吸纳了党员和优秀的非党员人才,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明显感觉到党员积极性提高了,也带动了更多群众参与,全乡整体文明创建氛围有所提高。”源南乡党委书记说道,“我们建立了积分制,群众‘评单’将作为党员评先评优和非党员入党优先的依据。”(余婉佳/图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