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于今日在赣州于都开幕。昨日,晨报记者提前来到赣州市于都县探访,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们热火朝天的忙碌身影,大家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农田里、大棚里、果园里,红艳艳的辣椒、金灿灿的稻谷、绿油油的菜叶……赣鄱沃野处处是丰收景象。
种植桑葚脱贫致富 大棚里孕育出好日子
在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的贡江河畔十里樟林旁,古稀之年的蓝日辉在自家的果蔬大棚里除草。3米多高的长果桑树上,一串串桑葚散发出浓浓的果香味。
“长果桑葚现场采摘20元一斤,这排桑树今年起码能收2000元。”蓝日辉告诉记者,果蔬大棚是从合作社承包过来,搞果树育苗和乡村采摘游,今年产值估计有七万元,“真没想到,大棚里能孕育出好日子!” 蓝日辉高兴地说。
昨日,记者从于都县人民政府了解到,梓山畲族村是我省重点少数民族村。全村近7000人,其中畲族人口就超过了2000。蓝日辉就是畲族人,也是曾经的贫困户。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蓝日辉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众多政策帮扶与自身努力下,他家开始在脱贫致富路上迈开了大步。而他与果蔬大棚结缘,则与富硒蔬菜产业紧密相关。
全村134户贫困户 加入“一村一品”合作社
蓝文斌既是个村民小组组长,也是合作社的领头人。“10多个大棚突显出规模效益。我们在赣州目前最大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华东城’都设了外销点,加上富硒品牌,种出来的东西不愁卖。”
富硒蔬菜产业带动了大批梓山村人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蓝世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依托富硒蔬菜产业,全村有134户贫困户加入“一村一品”合作社,贫困户除享受到了产业奖补,每年还能享受6%的固定分红。而整个产业园,时蔬年产能达2.5万吨,吸纳了近百名梓山村村民务工。
“脱贫只是奔小康的起点,真正的脱贫致富,还得让经济发展从实现‘输血’到实现‘造血’转变,要不断增强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蓝世川说,内生动力来源于强健产业基础、激发村民创业热情。对于激发村民创业热情,村里则注重强化示范引领,蓝世川说:“单纯去合作社务工只解决有事做,只是挣辛苦钱,无论是脱贫还是致富,都要引导村民靠智慧赚钱。”
蔬菜基地发展乡村采摘游果园升级成乐园
蓝世川曾与妻子开过餐馆,夫妻俩商业头脑灵活。他代表村里与苏利公司协商,在“基地 合作社 农户和贫困户”基础上推出大棚联产承包。为此,他不仅找到曾做过农技员的蓝日辉来帮忙,还说服自己的妻子带头,瞄准“休闲农业的核心区”建设,在富硒蔬菜种植基础上,发展果树苗圃、百果园和乡村采摘游。
经过三年孕育,蓝世川妻子承包的3个大棚组成“小吴火龙果基地”,今年进入盛产期。红彤彤的火龙果,每到周末都吸引一拨又一拨的游人前来采摘。“这果十年不需换种,今年12元一斤、产量预计可达8000斤。”蓝世川妻子说。
为了更好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村里在积极引导村民投入相关产业的同时,还瞄准了村边江岸十里香樟林绿色资源、村里蓝氏畲族民俗风情特色资源,欲让多种旅游业态融合发展。说干就干。畲族乡村文化挖掘工作及相关旅游设施建设,目前已在筹划;村旁贡江上已损毁几十年的拦河坝,在对口支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的帮扶下,去年就得到了加固硬化,江岸景致大为提升。
记者漫步于江边葱绿参天的樟林,沿途和风习习、远处波光粼粼,顿觉心旷神怡。蓝世川说,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会成为村里“富硒大棚经济”的一处延展地。喜看果园变乐园。丰收写在农民们的脸上,幸福深深地扎进农民们的心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