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树立审计为民理念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刘绪文
历史反复证明:重视民生,则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无视民生,则国覆民反、政息人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民生问题大如天,千头万绪,作为国家利益的守护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通过在江西省委党校第56期中青班的学习,同时作为一名审计干部,谈谈审计保障民生促发展如何有效作为?
积极探索出一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审计+支部”抓党建,筑牢堡垒作表率。要积极探索临时党支部的建设,做到“哪里有审计项目,哪里就有党建”,打造好临时党支部的党建品牌,做到临时党支部“不临时”。要结合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组织支部党员深入基层单位和群众,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惠民利民政策宣传,帮助群众答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审计+思想”抓党建,文明铸魂争先进。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促进审计干部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三是“审计+廉政”抓党建,固本强基转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审计监督责任,强化以规范审计权力行使为核心的廉政建设,强化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审计风险防控,强化权力运行监督。
坚持以民为本,把维护人民权益的理念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始终。
民生审计的“民生”性,决定了政府审计必须践行“民本审计”观,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对民负责的理念。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关怀落到实处,必须把维护民众权益的理念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始终:一要转变民生审计观念,从以监督为重点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从“收支并重”向“以支出审计为主”转变;二要转变审计评价,从侧重于评价经济单一指标向民生综合指标转变,真实合法性指标向效益性指标转变,经济发展速度指标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标转变;三要把所有关系到民众生计、生产、生活的内容都纳入到审计视野之中,体现到各类专项审计之中,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审计中突出关注百姓拆迁安置、征地补偿事项,经济责任审计中突出关注责任人对民生建设发挥的作用等等。
切实关注百姓诉求、维护基本权益,确保实现民生保障。
民生审计首要目标就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倾听民众诉求,确保人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习工作等基本权利。一是从惠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入手,督促各项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实惠;二是从惠民资金的安全、效益入手,揭露查处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从事关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如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等领域,抢险抗灾、扶贫救助等环节,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
始终正视公平正义、推动制度建设,促进实现民生改善。
审计促进民生改善的重点,必须推动将一系列富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加以规范化、制度化,上升为分配制度、公共政策和地方法规,形成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一是促进建立公共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正常支出机制,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促进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报酬、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保障民生供给水平;三是促进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服务公平合理分配,从制度设计上规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事业在建设投入上的不公现象。
注重大数据审计的建设与成果运用,持续关注民生领域。
民生领域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涉及不同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面对新形势,必须进行创新,采用大数据审计构建民生大数据,揭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达到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内在需求。一是要学会“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积极拓展大数据技术运用,大力推广数字化审计模式,推进大数据审计应用全覆盖,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审计机关;二是要坚持审计大数据建设与成果相结合,要通过“全盘考虑、分业实施、共享融合”的方式,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数据审计应用态势;三是要推动审计大数据团队建设,要通过“业务与数据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科研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建立既懂数据分析又懂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提升审计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进一步促进审计模式的转型升级,推动民生大数据可持续发展。(作者系江西省委党校第56期中青班学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