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闹家长约架”是一种“恶示范”

近日,一则“小学家长约架,头破血流进医院”的微信对话截图和视频在网上热传。网传截图显示,两名三年级男生因在学校做操时“踢屁股”,倒水时“绊摔跤”产生摩擦,两名学生家长遂在微信群内发生口角并“约架”。第二天一早在学校门口,“陈爸”仍用U形锁敲破了张某的头,后者鲜血直流当即被送进了医院,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孩子之间因为种种原因而发生相骂、争吵、打架等冲突,是常有的事。可能过一会儿孩子间也就忘了相骂、争吵、打架的事而又和好了。

记得我们在孩童时代,同龄人之间相骂、争吵、打架是家常便饭,往往是这里刚骂好、吵好、打好,转个身就忘记了,又相互玩耍在了一起。可以说,我们从小正是在相互间相骂、争吵、打架中慢慢成长的。

可如今,一些家长往往容不得自己孩子吃一丁点儿的亏,一旦孩子在与别人家的孩子发生冲突而吃亏的时候,不是理性地解决问题,而是抱着“绝不吃亏”的态度为孩子一味地“护短”。有的家长甚至失去理智而对人家孩子进行打骂。殊不知,如此“护短”之举,不但加剧孩子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也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

此次,两名家长仅仅因为孩子打闹这么一点小事,竟然相互“约架”,结果,其中一位家长被打得头破血流住进了医院。“孩子打闹家长约架”,这无疑是一种“恶示范”。

孩子之间相骂、争吵或打架,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保持冷静,切不可动辄数落人家孩子的“不是”,而为自己的孩子“护短”。更不可采取“约架”的极端方式加剧矛盾和冲突,而应及时地引导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友好相处,教导孩子要检讨自我,有责任就要承担,孩子有委屈,若不是原则的事情,可教导孩子学会原谅、宽容别人,培养孩子豁达开朗、不拘小节的胸怀。

要查找自己孩子的原因。或许孩子之间的相骂、争吵或打架只是孩子间的“无意”行为,有时候孩子都和解了,而双方的家长反而“不依不饶”,甚至做出类似“约架”之举,这实在不值得,也不明智。

事后教育孩子很重要。其实孩子之间的争吵和脾气、性格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孩子发生争吵或打架的时候都不懂得忍让、也不懂得相互理解,所以只有一吵了之。因此,作为家长切不可处于“越位”状态下的教育方式,而应该让孩子从争执中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正确解决矛盾,从而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间发生“打闹”,家长应扮演“调解”“缓和”的角色,而不应扮演“约架”的角色。要知道,这对于自己的孩子而言,“家长约架”是一堂最糟糕的家庭教育课。

叶金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